“钱荒”导致房贷紧张 杭州公积金6月份贷款额度已放完 |
house.hangzhou.com.cn 2013年07月05日 08:46:17 星期五 来源:杭州网综合整理 |
钱荒尚未走远 市场的恐慌情绪终因央行、银监会的表态暂时平复。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一次的“钱荒”被解读为“一些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一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业务结构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银行业加大风险管理、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的力度。 从表面上来看,“钱荒”源于银行业,又终结于银行业,但从股市的表现来看,房地产业牵连最深。6月24日,超过20只房地产股跌停;6月25日,近30只地产股跌幅一度超过9%。特别是在各类房企疯狂拿地的背景之下,断粮的隐忧不言而喻。 在最近半年,一些年销售额百亿余元的房企,拿地资金竟高达七八十亿元,其利用金融杠杆大幅扩张的意图昭然若揭。然而随着李克强总理的几次表态,金融改革的序幕也许已经就此拉开,随着流动性的收紧,一些融资手段比较单一、自身回款能力不足的企业恐怕不得不为今后的钱袋操心了。 很多房企已经习惯了高负债率的运营方式,如一家近期在北京频频拿地的企业甚至表示,拿地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以及和金融界的“关系”。而其宣布的“四高(高杠杆、高周转、高品质、高溢价)”开发战略更是语出惊人,近几日在微博上广为传播,让业内为其捏一把汗。任志强甚至主动澄清:“不是我”。 老话总说“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在国内上市基本无望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房企把视野放在了香港借壳等海外融资平台,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中小房企并没有同样的资本优势。尽管通过海外平台进行银行、债券等多渠道融资,摆脱国内金融系统的愿望强烈,但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普遍疲软的前提下,房企赴港借壳已现颓势:6月27日,首只中国酒店房地产信托开元产业投资信托基金,拟将香港IPO筹资规模削减至少一半,原因是市场反应平淡;而主要项目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龙光地产,由于认购情况堪忧,6月赴港IPO计划也再度搁浅。可见,复制一线房企的借壳路径也并非易事。 对于中小房企而言,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来源,但随着流动性控制的加强,近期对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等资金的监管也在加强。中央政策转向的趋明,使靠流动性过剩推动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势头很可能受到衰减,一轮深刻的市场的变革可能就此开始。 “钱荒”并不是金融危机即将爆发的征兆,也不一定是唱衰房地产业的悲歌,况且,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已经表态银行间市场已经不差钱。不过,待到下次危机出现,作为庶出的房地产商,能否像嫡出的银行业一样,会哭就有奶喝?仔细品读:不差钱的,目前是“银行间”。
|
作者:杭州网综合整理 编辑:张梦婕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