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物价、房价、股价“涨跌错落” 中国政府加大惠民力度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3月05日 09:55:50 星期一  来源:新华网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物价、股价、楼价,价价关己……”正如网友“小霈积大成”在新华网发展论坛“两会沸点”上所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不仅关系“国是”,更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时下,中国老百姓议论最多的莫过“三价”:物价、房价和股价。过去一年里,跟随三价的“涨跌错落”,中国百姓的心情也起起伏伏。

  “豆角一斤八九块,肉价二十五六……菜价还是太高。”陕西省西安市民方桂每天都会出门买菜,过去她买菜都会论斤称,现在,有的菜她每次只买几两。

  65岁的方老太太说:“我的退休金每月只有2000多元,物价上涨一点,对我的影响会很大。”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作为一家企业中层领导的刘明兵也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每个月,除掉交通、物业、生活开支和孩子的教育费用,我几乎没有多少结余。”

  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中国出台了多项调控措施,旨在平抑物价。加强监测、发放补贴、价格备案等措施相继出炉,2012年中国物价涨幅将较2011年有较大幅度回落,物价调控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不少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民众仍感觉物价下降趋势不明显,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物价的调控力度。

  在各大网站纷纷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中,“稳定物价”位居网友最关心的问题前列。根据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控物价仍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民众关注的不仅是物价,还有房价。

  2010年开始,中国采取多种措施抑制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先后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去年,在“新国八条”的带动下,各地纷纷祭出严厉“限购令”,房价呈现稳中有落的趋势。

  来自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中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环比11月下降0.25%,这是百城住宅均价连续第4个月环比下降。

  但从总体上,相对于许多普通居民的购房承受力,房价依然偏高。

  在中央连续调控房地产的基调之下,去年四季度至今,有10多个城市及部门在住房标准、公积金、土地等多方面对楼市政策作出“微调”。补贴首次置业者、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让首套房贷利率回归基点等地方政策悄然“出炉”。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指出,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说明房地产调控已进入非常关键的时期,只能坚守、不能后退,如果松动,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多地购房者表示,希望国家政策能继续坚持、贯彻,房价的回落更加“给力”。在江苏南京市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凯,结婚几年一直没有购房。他说:“我们并不奢望‘白菜价’,但至少别让我们成为‘房奴’。”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政府将继续促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物价盼落、房价盼跌,但对于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低迷的股市来说,亿万中国股民期盼它能“长涨不衰”。

  家住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的股民戴随刚说:“股价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路跌至2000点,我在股市摸爬滚打了多年,但现在还是被套牢了,攒下的几十万辛苦钱,蒸发掉一大半。”他的处境成为众多中国中小股市投资者的写照。

  “中国经济年增9%、10%,但是股市却一路走跌,二者的背离太大。”有网友这样抱怨。

  股民对政府部门寄予厚望:信息披露更透明一点、监管力度更大一点、圈钱行为更遏制一点、打击黑庄和内幕交易更猛一点……

  两会召开前夕,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回应资本市场热点时说,中国资本市场非常年轻,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同时也充满旺盛生机,拥有着最广阔的前景。

  他表示,要把保护投资者置于监管工作的核心位置,努力改善市场生态和投资文化。

  证监会也表示,投资者教育是一项非常紧迫也非常复杂的工作。在一个散户投资交易占到85%的市场上,要彻底解决“从众心理”、“羊群效应”和“集体非理性”等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监管部门必须随时随地把市场的真实情况告诉给投资者。

  “一个更加规范、稳定和健康的中国股市,是众多投资者的期盼。这势必要求国家政策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有所创新,落实更为有力。”银河证券策略研究总监秦晓斌说。

  物价、房价、股价事关亿万民众生活的幸福度。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0日召开的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表示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

作者:姜辰蓉李云路徐扬 余里 牟旭 海明威 编辑:张梦婕
更多>>  
赵薇七星级餐厅豪宅 
 
李湘一家三口温馨家居照 
 
林志颖上海童话豪宅 
 
中国十大奢侈豪宅揭秘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