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从2014年夏季达沃斯峰会看“高大上”话题对对碰
“房地产投资可能进一步放缓”
house.hangzhou.com.cn 2014年09月15日 07:31:15 星期一  来源:每日商报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论坛上被记者“围攻” 新华社发

2014年夏季达沃斯峰会于9月10日-12日在天津召开。

此次论坛上,不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前一天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与出席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举行对话交流,与会的中外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更是产生了一次次观点的碰撞,互联网泡沫、中国的房地产投资、新一轮金融危机和反垄断执法等大家感兴趣又“高大上”的话题,在会场内外都引起了共鸣。

关于互联网泡沫 可能有一点但不是很严重

我国最大的网购平台公司阿里巴巴近日在美国开启了历时两周的IPO路演活动,场面异常火爆。不少人担心,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形势下,科技类企业估值上升会引发互联网泡沫重现。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多数专家认为,科技类企业估值仍在合理区间,估值提高不会引发新一轮互联网泡沫。

令很多市场人士记忆犹新的是,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点,之后随着大规模抛售,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互联网泡沫破灭。担忧者认为,从市场表象来看,这一轮科技行业的兴起的确与14年前的“互联网泡沫”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公司高估值、初创公司拥有大量用户和活跃度,但盈利能力有限。

对于这种担忧,出席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耶鲁大学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员朱宁表示,中美互联网企业的泡沫虽然有一点,但并没有太大。虽然估值有所扩大,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从股价来看,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比较高也没什么了不起,因为技术变革带来的好处体现很难衡量。

仔细研究市场也不难发现,此轮市场上涨并不像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上涨那样疯狂。当年纳斯达克指数创下5048点的历史高位,较一年前上涨了1倍多,而目前纳斯达克指数较一年前的涨幅远未达到这种程度,今年第二季度甚至出现了幅度明显的调整。此外,这一轮助推科技股上涨的主要力量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者较上一轮参与者相对成熟。

“在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投资者觉得有1%的成功可能性就投资,这使得泡沫迅速积聚。”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基金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曹大荣认为,现在投资者在经历了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教训之后,投资变得更加理性。当前很多科技类企业的估值仍在合理区间,可能会有一点泡沫,但不是很严重。

朱宁认为,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科技类企业估值没有过高,其背后很重要的推动力是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同时美国利率低,缺少其他好的投资选择。与房地产泡沫相比,当前互联网泡沫不能说没有,但要小得多。

从各大公司最新公布的财报来看,搜索巨头谷歌公司、智能手机巨擘苹果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等均取得良好业绩,印证了市场预期,对后市仍有支撑。

论坛专家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估值提高对于吸引科技人才、激励员工提高生产力,从而保持公司平稳运营有裨益。

朱宁认为,股价高并不是什么错误,只要没有出现资本和资源错配就没有什么问题。

专家同时提醒,当下要警惕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失误。朱宁指出,互联网巨头在拥有大量资金后,管理者和员工容易有自负情绪,如果做出错误决策,过度扩张,不仅对公司很大打击,还会给行业带来很大泡沫。

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前景,曹大荣指出,中国的IT企业家和美国一样,都具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国尽管在很多领域监管较严,但我们也看到了技术对行业的颠覆。未来中国科技企业面临很大的机遇,今后几年会见证很多“有意思”的公司诞生。

关于中国房地产投资 存在下行风险投资可能放缓

中国的房地产投资是大家最关心的经济话题之一。在10日举行的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从当前形势看,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健,投资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性措施,在投资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特别是铁路、住宅方面。不过他表示,当前还存在一些下行的风险,主要是房地产销售比较软弱,这证明房地产投资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中国还是有政策保证今后经济发展稳定的,尽管GDP的增长在过去几年有所放缓,但是就业还是形势不错,一些城市的失业率保持了下降。”马骏认为,劳动需求和劳动力供求之间的关系现在还在不断改善,也就是说需求超过了劳动力的供给。

马骏分析,在服务行业方面,中国正在从制造业为主导增长模式转到服务行业发展,这反映出消费的释放以及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此外,主要结构性变化是能源结构将会进一步从传统的煤炭转向清洁能源,例如天然气、风能、电能、太阳能等。

他预测,随着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会进一步往下分解,向其他新兴市场或领域转移,如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可以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

马骏还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变成一个资本输出的国家。在新能源领域,中国还是最大的向发达国家出口清洁能源的国家。

关于新一轮金融危机 有无可能专家意见分歧明显

在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6年后,当时作为危机“罪魁”的银行业是否已经摆脱风险根源,能够避免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对这一议题,专家们的意见形成了明显分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银行监管机构和政府没有及时认识到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在意识到风险后,采取相关行动的速度过慢,应对措施的规模和深度也不够,银行体系的风险最终演变为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

西太平洋银行机构业务主管罗布·惠特菲尔德认为短期内不会发生新一轮金融危机。他指出,6年多来监管层和银行自身针对风险根源做了很多工作。全球监管机构加强了配合和协调,资本充足率等要求令银行资产负债表更加安全,监管层和银行的风险意识也有提高。同时,就美国而言,银行压力测试表明整个金融体系的承压能力和健全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对于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和风险意识的提高,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特聘杰出研究员、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表示认同。他指出,中国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抵挡一些大的风波的弹药比过去要储备得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大家对风险十分敏感。监管层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也高度重视。

不过,对于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刘明康并未持否定态度。他指出,“我要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我们很难避免另外一场金融危机。”他的论据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缺陷和隐患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还有很多国家高度依赖美元,陷入了“美元陷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后果和影响还没有被彻底地了解;美国利率上升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出新兴市场和欧洲市场;金融产品仍暗含很多杠杆,不同地方还是可以看到“影子银行”;各国监管层希望银行间实现风险信息共享,但银行意愿还是有限。刘明康指出,“现在的工具只能用于打过去的战争而不能打未来的战争。”

关于反垄断执法 与会者建言透明度要提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实施反垄断是依法透明、一以贯之的,在反垄断的同时也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窃取商业秘密等行为,目的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使市场更开放,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我们对中外企业向来一视同仁。

中国政府关于反垄断的最新表态,让在华外企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使反垄断成为本届论坛上热议的话题。

“只要这些调查以公平、透明的方式进行,且并非旨在打击外资企业,我觉得这是必须要接受的。在中国做生意的外资企业应该认识到,在中国做生意和在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区别,外企应该和中国权力部门合作,尊重并遵守当地法律。”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

“反垄断是好事,不能让消费者吃亏。”从事跨国并购的马凯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震说,中国市场有两类企业容易形成垄断,一是依靠行政命令形成垄断的国有企业,另一类是发达国家外资企业,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的高端市场。

与会的经济界人士分析,跨国企业在国内形成垄断,与我国一段时间以来的外资政策有关。过去在利用外资方面,吸引和鼓励政策多,监管和约束手段少。不少跨国企业资金、技术、品牌优势明显,再加上所享受的政策红利,自然更容易在行业内占据优势竞争地位甚至形成垄断。

“中国的市场体系和监管越来越完善,竞争压力也比以前大,在华外企要调整心态,在国外经营企业有赚有赔,来中国也是一样,尤其不要奢望一直能赚取垄断利润。”李震说。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则表示,不仅仅是反垄断,中国同时还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大反腐力度,这都会对营商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与会的国际政商人士也认为,中国政府在采取反垄断措施时,应增加执法透明度,同时加大与企业的沟通力度,这样能减少误读。

俄罗斯铝业公司行政总裁奥列格·杰里帕斯卡也不认同中国营商环境恶化的看法,他表示,对进一步公开、透明的建议中国执法机构也应该听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表示,中国经济要实现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治理结构,要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

本报综合新华社报道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更多>>  
阮经天购豪宅似将结婚 
 
田亮9套豪宅 
 
金秀贤公寓外景曝光 
 
明星买房署名揭秘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