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淘宝网司法拍卖的房子能按揭 给“炒房”族打开方便之门?
业内人士说,“一次性付清”的要求下参与竞拍者少拍出的价格可能低于市场价 “炒房”空间大按揭能让手头钱不多的“刚需”人群参与竞拍竞拍的人多了 房子就会更接近市场价
house.hangzhou.com.cn 2014年04月17日 08:00:48 星期四  来源:每日商报

担忧

司法网拍房产可以按揭

是否会给“炒房”族打开方便之门?

既然网络司法拍卖房产可以按揭,那么司法拍卖的房产会不会躲过限购令?为“炒房”一族或中介机构打开了方便之门?

“首先,不同的地区对于司法拍卖的房产是否列入限购范围有不同的规定。因此司法拍卖的房产能不能躲过限购令还要看各地的规定。”淘宝网拍卖频道的毛皓说道。

此外,在是否会为“炒房”一族提供方便的问题上,毛皓表示,就目前他们和法院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网络司法拍卖的房产还不存在被拿去“炒房”的趋势,更多的还是刚需一族在网上参与竞拍买房,因为他们觉得司法拍卖的房产价格会更实惠一些。

不过,毛皓也表示,随着司法网拍越来越普及,以及房产可以进行按揭之后,可能会有炒房一族或者中介机构打起这些房产的主意,要禁止这样的现象出现,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进行规范了。

我们在一位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这里也进行了了解,他倒是觉得,司法网拍的房产可以按揭之后,或许可以阻断一些利用司法拍卖房产牟利的路子。

因为按照过去的司法拍卖规则,房款需要一次性付清,这对购房人的资金支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参与竞拍的人可能不会很多,房价自然也不会拍得特别高,往往会低于市场价。一些有支付能力的人就会看中这点,拍下房子,在房产证办好之后,再以二手房身份上市交易卖出较高的价格,从中赚取差价。

但现在可以按揭之后,这些在拍卖的房产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竞拍,竞争也会变得更为激烈,房子的价格也会越来越接近市场价,这对于想从中赚取差价的人来说,司法拍卖房产的吸引力就会逐渐降低。

争议

拍卖界人士觉得司法网拍

其实是回到了法院自行组织拍卖的“原点”

自从浙江法院推出司法网拍以来,拍卖界与司法界的争议就持续不断。现在浙江法院又再次的推出新举措,对网络不动产拍品可以进行银行按揭,参与司法网拍变得越来越容易。那么,这对于传统的拍卖行业来说是否会产生冲击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拍卖界人士认为,网络司法拍卖对传统拍卖行业的生存空间挤压有限。他说,拍卖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商业拍卖,即使法院不委托其进行司法处置的话,他的主体业务并没有受影响,并且有些不合适网拍的标的法院还是通过线下委托拍卖行进行的。

“对于法院在淘宝网上自行组织司法拍卖,我认为并不合适。”该人士说,浙江省高院司法网拍采取“零佣金”,并在省内法院系统大力推行,要求执行部门大力参与网拍相关工作,对于因此产生的相关费用,则从法院办公办案经费中列支。

从司法执行角度来看,这显然增加了财政支出。一些法院为了应对“淘宝司法网拍”的额外工作,已经纷纷增加人手,使得法院的办案经费相应增加,本不宽裕的司法行政资源也更为趋紧张。

该人士还说道,1998年6月11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的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变价时,应当委托拍卖机构进行拍卖。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确定法院在司法拍卖程序中所担任的角色,应该是择优选用并随机确定委托拍卖机构。同时,对司法拍卖活动进行监督,确保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保障。但现在的网拍,在他看来,虽然看上去节约了拍卖佣金,省去了中间环节,但却和当初法院自行组织拍卖没有区别了,其实是回到了法院自行组织拍卖的“原点”。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更多>>  
阮经天购豪宅似将结婚 
 
田亮9套豪宅 
 
金秀贤公寓外景曝光 
 
明星买房署名揭秘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