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达东东城:地景建筑挑逗城市文明系列活动(三) |
地景建筑东东城走在城市居住文明前列 |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6:17:17 星期四 来源:杭州网 |
“她作为一个单体,却阐述了整个环境。”
![]()
中国建筑设计大师沈济黄 第一眼看到和达•东东城的时候,我个人的体会,东东城利用地形做了很好的规划布局,无论从建设还是居住的角度都做到了“把家融入大自然中”。因此,我还是颇为欣赏澳大利亚BAU设计事务所这个团队对于建筑生命的思考能力。下沙新城的活力、钱塘江潮水的灵动,很多这一区域的精华元素在这幢多层的地景建筑身上得到了不错的展现。她作为一个单体,却阐述了整个环境,我认为这是这幢建筑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我看到过东东城的广告,有诸如“未来级作品”、“个别现象”的词汇。当看到东东城的效果图时,在钱塘江畔,和达•东东城的外观确实迥异非凡、夺人眼目。但是就我个人的思考而言,和达•东东城的“未来”,或许是源自她对于自然的传承;她的“个别”,或许也填补了杭城建筑学界的些许苍白。 “她不是最高的,却是最引人注目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生态、人文环境也遭到空前的破坏,而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国建筑氛围显然与之有着偏差,各个城市出现的城市美化运动,大建以高度吸引眼球的地标建筑,还是以形式主义占主导地位。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各做各的事,建筑、景观、环境之间存在许多不良现象与表现。 地景建筑的出现,或许正是为了解决这一人类居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换句话说,地景建筑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产物,却如同是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修饰,使人们从中得到与平常不同的艺术感受。 在这一点上,和达•东东城是值得欣慰的。和达•东东城由专业团队统一担任整个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或许是得益于一体化团队的优势,建筑、景观之间的协调性非常好,很难找到关于建筑与景观的明确区分。与建筑相融共生的立体化景观,创造的是一种处处皆景的和谐氛围。并且,不得不说的是,澳大利亚BAU设计事务所对于环境的把控能力是十分娴熟的。作为一个钱塘江边地标式的建筑,东东城借涌潮现象的优美曲线及层层相叠的自然形态,展现出了与环境相互呼应的建筑立面,与周边建筑产生差异化。自然元素的应用,把工业化的痕迹严密地包裹起来,由此弱化了空间的区隔感,却强化了建筑的归属感,使人有一种宛如身临洞穴般的静谧感。 和达•东东城的引人注目,澳洲人对于建筑与居住的前沿理解,或许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她,其实还可以更加完美的展现出身姿” 设计是困难的、有挑战性的,但也是有趣的。它的困难之处就在于它总需要设计师比常规的设计走多一步,看深一步,从拿到一块地,它也会有很多受限制的因素存在,比如地块的指标要求、周围的建筑环境影响等,这也需要建筑师去克服这些困难,它的意趣也就在这里。设计师们会在发现和感悟中,不断地调整“我”与世界的关系。正如法国景观大师Michel Corajoud告诫学生的那样,不要对基地探勘掉以轻心,要学会懂得“阅读”甚至“深读”眼前的土地。而这,正是当今中国建筑学界所缺乏的。 看着这块地,我就跟和达房产的副总倪建水做了交流,希望对于东东城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如果不是因为地块的西南面已经建成了小区,项目的入口朝南向打开,引入南向风和阳光,会使项目的采光和南北通透性更好;可惜目前政府对于地下的建设进行了控制,作为一个地景建筑,她其实能够做的更加纯粹,通过有效的结合和利用地形环境,将东东城的地下做到第二层,把商业引导进入地下空间,可以减少地面商业对住户的干扰,使人流进入东东城主入口直至景观广场之间的开阔通达性发挥的更为流畅,围合的空间通透性更加舒适;还可以考虑在东东城的景观广场两侧建造两条全透明的空中景观连廊连通屋面,使地面、人和建筑之间更为充分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高东东城建筑的功能性、参与性和观赏性。
|
作者: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和达东东城:地景建筑挑逗城市文明系列活动(二)
下一篇: 第十一届人居展“最美售楼天使”评选(二)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