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成交小幅回暖无碍楼市调控大局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4月16日 10:00:54 星期一  来源:金融时报

  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时强调,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业界人士分析,“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的新提法再次彰显了政府坚持调控的坚定决心。这既是针对一些城市对调控暗中松绑的有力回击,又是保证楼市走出屡调屡涨怪圈的切实保证。

  尽管楼市朝着调控的预期目标进行,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杂音。近期一线城市成交量出现小幅回升,引发了公众对楼市是否已经回暖的关注和热议。随着看房人增多以及部分银行重启首套房贷利率优惠,楼市回暖论和房价反弹论再度升温,一些开发商不仅幻想能够重现昔日销售的“辉煌”,甚至酝酿逆势涨价,同时购房者的预期出现了动摇,沉寂多时的楼市再掀波澜。

  业界普遍认为,在当前传统旺季里,成交小幅回暖符合调控预期,是一种刚性需求阶段性释放的正常反映,源于购房者的心理预期与价位的契合,主要是因为部分楼盘大幅降价、贷款利率优惠带来购买力的相对上升。但是把此理解成为全面回暖还为时过早,当前市场成交回升的时间极短,根基仍未巩固,更多地呈现出阶段性、季节性特点,与优惠楼盘集中入市有直接关系。另外,许多人感觉成交回暖,是相对于过去较长时间的“寒冬”而言。这从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有力佐证,1至3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2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

  在楼市深幅调整的大背景下,市场中的现实购买力不仅取决于购房者手中握有多少资金,更取决于房价回调带来的房价收入比的变化。尽管今年政策上有“微调”,在信贷政策上加大了对首套房置业者的支持力度,但是整体的调控氛围不减,政策的严厉程度甚至严于去年。如果开发商不能顺应市场形势及时降价,那么成交回暖显然没有可持续性,反而会因为优质楼盘被抢光以及刚性需求释放,而出现有效购买力的断档,导致市场陷入新一轮观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3月份,全国房企住宅竣工面积14325万平方米,增长40.0%。显然,随着竣工住宅大量入市,如果成交回升的速度赶不上住房供给增加以及库存量上升的速度,开发商的销售压力仍将有增无减。

  有专家指出,“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暗含两层涵义,一层是调控政策措施不会反复,另一层是调控的效果、行情不会出现反复。这也意味着,如果市场出现大幅反弹,很可能会招致调控的加码,而政府掌握的诸如房产税等储备手段已然不少。

  楼市调控是一项复杂的博弈。我们看到,虽然中央一再强调调控不放松,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小动作”仍有变相松绑的嫌疑。出于土地财政下滑的考虑,地方政府有着放松调控的冲动,成为调控政策能否贯彻执行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今年2月,安徽芜湖曾出台免契税补贴买房“救市新政”,但被紧急叫停。近日,广东省中山市公布的新住房平均交易价格标准,又被指名为限价,实为托市。

  据了解,中山市过去5年间房价涨幅近1倍。用这一过高的价格作为限价标准反而让开发商的心理价位大幅提升,干扰了购房者的预期,调控效果南辕北辙。由此可见,在开发商销售不畅、土地财政面临缩水之际,地方政府试探性的松绑手段还会出现,对于这些隐蔽的变相松绑行为,必须及时叫停,“一冒头就按”。

  此外,成交甫一上升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抛出反弹论,表明房价上涨利益相关方仍在借行情回升之际鼓噪,“忽悠”购房者入市。而中央屡屡释放的坚定调控信号属于“预期调控”,虽然不会对房价走势产生直接影响,但是能够巩固市场和购房者对调控的信心。

  当前楼市调控进入一个多方较力的关键时期。以往调控之所以陷入屡调屡涨的怪圈,一个原因是由于购房者对政策稳定缺乏足够信心,一旦成交放大、房价上涨就产生恐慌情绪。与以往不同,政府再次强调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意味着限购、限贷等政策继续严格执行,对投资投机行为进行坚决打击,短期内政策绝无剧变的可能。只要堵住了投资者的入市之路,任凭房价反弹论如何喧嚣,楼市总脱离不了供需决定价格、购买力决定价格的市场铁律,来之不易的调控效果才能得到巩固。记者 李文龙

作者:李文龙 编辑:张梦婕
更多>>  
赵薇七星级餐厅豪宅 
 
李湘一家三口温馨家居照 
 
林志颖上海童话豪宅 
 
中国十大奢侈豪宅揭秘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