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房价假摔与刚需的无奈:大跌只是一嘲秀”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10月24日 10:36:30 星期一  来源:东方网

  据今天出版的城市导报报道,“金九银十”不再,调控力度不减。当松江、嘉定的一些楼盘纷纷打出“直降40万”的招牌来吸引购房者的时候,传说中的房价拐点似乎已经来临。然而,房价是一个讨论得最多,而鲜有人能说清真相的问题,面对着看似已经下跌的房价,许多刚性需求者却发现自己需要购买的楼盘房价依然坚挺,一些卖家甚至还出现了向上跳价。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大跌只是一场“秀”

  现在只要开车进入上海的一些市郊地区,像松江和嘉定,立马可以看到大批举牌的中介,“直降40万元”、“一次性付款打六折”……,虽然寒冬还没有到来,但是在这里似乎已经感受到楼市寒流了。询问这些中介,他们的回答大多是由于开发商多笔款项要在年底结算,资金压力到了最紧张的时候,所以不得不通过大跳水来快速回笼资金。

  应该说,目前沪上的一些楼盘优惠范围和力度已经超过了2008年。不过只要银根不放松,楼市就不会出现转机。然而,在松江的一些大幅促销的楼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同一个地段中,价格依然坚挺的楼盘也有不少,而那些大跌的楼盘基本上都是属于酒店式公寓。与一般的住房相比,酒店式公寓的产权只有40年,加上其使用的水、电、煤都是按照商业标准,大大高于普通住宅。而对于中介来说,销售酒店式公寓的最大好处就是其不限购,因此通过“大跌”来吸引购房者的眼球。

  除了酒店式公寓之外,另外一类大跌的楼盘就是价格在几百万元的别墅。由于这些别墅原先的售价就达上千万元,即使下跌之后,价格也要达到数百万元。虽然从单价看上去非常便宜,但是对于购房者来说,房产税无疑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买入之后,后面的房产税问题是每年都需要考虑的成本。

  房价小跌有蹊跷

  上周,在王先生居住小区附近的一家中介贴出了一条非常诱惑人的售房广告:中山北一路靠近家乐福的一个小区中的一套61平米的房子,售价是128万元。对于准备购置婚房的葛先生来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当天就联系中介一起去看了房子。虽然房子正好在高架边上,声音比较大,但是想到诱人的价格,这个缺点也算不上什么了。走进房内,特殊的房型立刻引起了葛先生的注意:两间朝南的房间,一个朝北的厅,这与一般的老公房有着很大的区别,经询问中介才得知,这其实是一套半的二手房。当初兴建高架的时候,将其中一套的半间二手房敲掉了,并给了现在的卖家。“那这是否影响这件房屋的产权呢?”,葛先生的随口一问,却让中介半晌只蹦出了几个字,“应该问题不大吧”。

  回去之后,王先生托一个朋友到虹口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查了一下这套房屋的产权情况,这才了解到了中介的“难言之隐”。原来这套二手房在交易中心的登记还是两套房子,其中被敲掉半间的301是使用权,只有302是产权,而面积是40多个平方米。交易中心的有关工作人员还提醒,对于已经有了一套房的买家来说,还不能买下301,因为这就涉及到了第三套房。而使用权房的交易中,还涉及到户口的迁移,因此被中介称为一套61平米的二手房,要想真的交易,其中还存在着很多复杂的问题。

  像这样一半是产权、一半是使用权的房子,在目前的二手房市场上毕竟是少数。但是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情况来看,降价的二手房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是有些问题的,像是楼层、朝向等等,特别是一些还在租期内的二手房,由于房东急于抛出自己的楼盘,但是租客并不知情,待交易之后,后续的问题全部将由买家承担,这无疑将使得新房东面临诸多问题。

  一个需要购房者警惕的是,一些中介带你去看房有时并不一定是要赚你的买卖佣金。现在一些中介公司在让购房者签订了《居间协议》的同时,往往会有附件《房屋买卖协议》,约定10天内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但如果最终没有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很有可能会被中介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全额支付佣金。因为双方之间建立的不再是一种订房关系,而是建立了买卖关系了,如果再违约就不是损失定金的问题,例如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或者要求违约方按照约定承担违约金,甚至中介公司可以以促成交易为由要求支付佣金。因此,一些中介公司故意推荐一些具有“陷阱”的二手房,极力促成你签订协议,即使你发现了“陷阱”而不进行交易,最终还是需要支付佣金。

作者: 编辑:袁芳
更多>>  
张杰谢娜豪宅婚房内景 
 
董洁甜蜜豪宅生活 
 
李玟10月大婚豪宅曝光 
 
盘点UFO型建筑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