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本地客占绝对主流 最能接受的降价方式是总价直减
2011年下半年住宅市场需求白皮书
主力面积需求新破90平方米 单价和总价承受力首现下降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10月26日 09:08:38 星期三  来源:杭州日报

    众多热点板块关注度一般,板块选择趋向多样化。

    目前在售楼盘汇集的下沙、申花、桥西、丁桥、三墩、闲林等板块选择比例均在2%—4%之间,比例有限。板块选择更趋多样化,多点发展将为杭州楼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降价后户型选择出现新格局:三房需求增量两房减量,但两房依然掌握主导之位。

    两房和三房户型仍是市场需求的主流选择,分别占45.5%和41.1%,依然是两房需求压倒三房。但对比5月份未降价之前户型选择出现较大变化,两房需求明显下降,三房需求大比例上升,主要由于降价之后,购房者对价格预期下降,在准备购房资金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同样的总价可购得的空间增加,部分意向购房者从两房的需求升级为三房,导致三房需求量增加,两房减少。而另一方面,大量90方小三房产品的出现也刺激了意向购房者增加对三房的选择。

    降价后面积需求现扩大趋势,100方以上的需求量明显增大,主力需求面积高点首次出现变化,由81-90㎡升为91-100㎡。

    随着楼市政策影响持续深入,在部分楼盘出现降价的刺激下,意向购房者对户型面积的选择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积选择出现明显增大趋势。100㎡(不含)以上中大户型的累计选择比例占到了39.8%,较5月份涨幅达10%,接近历史最高比例;选择的最高比例点首次突破90㎡,从历年的81-90㎡升级为91-100㎡,而历年最高比例点81-90㎡户型面积区间的比例从5月份的23.8%下降到18.8%。

    意向购房者对户型需求的特征浮出水面:80-100㎡两房户型或小三房是目前需求的主流。

    单价承受力较5月份有所下降,最高比例点由1.6万元/㎡降至1.2万元/㎡。与去年同期接受水平相近。

    与5月份相比,意向购房者对房价的接受度出现较大变化,单价接受度最高比例点从2011年的1.6万元/㎡跌至1.2万元/㎡,降至去年同期水平。从历年单价接受度对比看,从2007-2010年持续四年房价最高比例点均停留在10000元/㎡,进入2011年5月从1万跃至1.6万元/㎡,10月又回归至1.2万元/㎡的水平。

    总价的承受力有所下降,最高比例点依然维持在100万水平,160万以上的接受度从5月份的52.7%下降至38.6%。

    冷市下的新现象:价格接受度收紧,需求却向舒适型转变,刚性需求也开始兼顾品质。

    客户群:

    21-33岁年轻群体成为绝对主流,购房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

    本次调研意向购房人群中,21-33岁的年轻人群占整体意向购房者的69.5%,是目前购房的绝对主力,而39岁以上的年龄群体购房者比例明显下降。

    置业群体的年轻化是目前楼市最明显的特征置业,这对比5月份,变化明显,21-33岁的年轻人群占整体意向购房者的69.5%,较5月份增幅达21.7%,成为近四年来最大的比例,意味着年轻人购房的再次崛起。

    客户群多元行业分布,个体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为主。

    三口/四口之家依然为购房的主力家庭结构,但降至历年最低;单身群体购房比例上升迅猛,创历史新高。

    三口/四口之家的家庭结构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与历年相比明显下降,成为历年最低比例,而单身群体购房比例快速上升,从5月份的15.4%上升至30%,也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与目前楼市下,首次置业、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是购房主流息息相关。

    企业中层崛起,成为新政下最大的购房群体。

    对比以往历次调研发现,本次调研中,企业中层的比例上涨迅猛,从5月份的16.6%上升至26%,成为目前形式下购房最大群体。企业中层处于拥有一定储蓄但数量有限、对购房有需求但压力较大的状态,在楼市降价的背景下,激发了他们对购房的需求,因此,快速增加。

    11-20万是意向购房者的主流年家庭收入,收入略有增长。本次调研显示:从本次调研上看,年收入11-20万的家庭是购房的主流家庭,占了35.6%的比例,其次为10万以内,占据28%的比例。对比以往历次调研,家庭收入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作者:合创地产机构·市场研究中心 编辑:袁芳
更多>>  
张杰谢娜豪宅婚房内景 
 
董洁甜蜜豪宅生活 
 
李玟10月大婚豪宅曝光 
 
盘点UFO型建筑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