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重要指标企稳 "触底反弹"是否意味着"拐点"来到? |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9月13日 10:58:41 星期四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罗宇凡、唐雪恋)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房地产数据显示,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国房景气指数年内首次回升,加上各地频频传出的房企大幅拿地的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的猜测。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重要指标的企稳回升表明市场正触底反弹,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进入了量价齐升的“拐点”。相反,指标的企稳对行业平稳发展非常有利,同时,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有望进一步增强。 重要指标企稳 房企看多后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5.6%,增速比1至7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8月份中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4.64,比上月提高0.07点。 数据还显示,1至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15.6%,增速比1至7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同时,房屋新开工面积降幅缩小3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降幅缩小8.1个百分点。反映房地产开发的各项关键性数据可谓全线触底反弹。 房地产重要指标企稳的同时,房企拿地的积极性正不断提高,企业对于后市信心正在不断增强。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的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开始,龙头房企拿地速度明显加快。9月上旬,十家龙头房企中有三家出手拿地,合计拿地金额达82.4亿元,已超过8月全月的五成。截至11日,万科9月就已斥资68.84亿元在全国拿地。 另外,从149家沪深上市房企公布的半年报不难看出,上市房企上半年营收增长明显。上半年房企谨慎拿地和以价换量的策略取得了明显的去库存效果,销售额及其带来的销售回款迅猛增长,上半年末房企持有现金增速明显。这些都为房企大举布局未来市场创造了条件。 房地产“拐点”来了吗? 房地产各项重要指标的企稳反弹以及房企信心的增强,也使市场再次出现了“拐点”的猜测。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11个月来首次止跌企稳;国房景气指数14个月来首次止跌回升;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降幅10个月来首次反弹收窄;土地购置量同比降幅明显收窄,为16个月来增速首次反弹。这些房地产行业重要指标全部企稳,表明楼市向上的“拐点”已基本确立。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常清认为,各项数据触底回升表明房企经营状况最差的时期已经过去。在政策逐渐稳定以及房企库存压力逐渐减轻的情况下,房企的经营状况好转,整个市场有望走出低迷。 不过,尽管各项指标触底回升的表现明显,但在商品房销售方面,1至8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仍然保持着同比下降的趋势,同时8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也比7月末增加290万平方米。另外,根据月初市场机构发布的数据,8月全国多个主要城市的成交量和房价均出现了涨幅回落的态势,两相对比之下,房地产“拐点”是否真的到来仍存疑问。 “房地产投资同比出现首次回升的迹象并不一定说明市场基本面马上会有惊天大逆转。”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当前市场呈现出的仅仅是狭义的市场成交量回暖。市场基本面是否真正回暖,还要看成交量能否持续回升并且带动房地产投资等基本指标持续回升。 触底反弹意味着什么? 虽然“拐点”之说仍存异议,但房地产各项数据触底回升还是让人们担心,这会不会是楼市新一轮“量价齐升”的开始? 事实上,1至8月房地产各项指标企稳回升并不出乎市场意料。在常清看来,虽然楼市调控没有明显放松,但长时间的调整后,市场已经逐渐适应了政策,尤其3月份后房地产成交量有所回暖,经过半年时间,整体市场在8月出现明显复苏并不意外。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楼市还会走上以前疯涨的老路。相反,随着投资增速的提高以及有效供给的增加,不仅宏观经济有望受益于房地产的复苏,房价也将进一步趋稳。 杨红旭认为,8月份土地购置、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新开工、国房景气指数等四项指标的企稳,对于行业的平稳发展非常有利,说明市场的活跃度在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的增加,对于未来房价的稳定无疑是有利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的触底反弹,有助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好转,进而有助于“稳增长”大局。 张宏伟认为,从政策面的走势来看,尽管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导致楼市成交量持续回升,开发企业的资金面状况也有所好转,但由于“去投资化”的限购限贷政策不会松动,因此,房价年内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
作者:罗宇凡、唐雪恋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高端置业转向 城市别墅走俏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