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地产大鳄在人居展上透露了哪些秘密
house.hangzhou.com.cn 2013年05月22日 07:43:27 星期三  来源:杭州日报

  人居展之后,房价是会涨还是会跌?成交量是会上扬还是会下挫?当我们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在神化人居展,是把人居展作为是一个判断楼市行情走势的预测仪器。事实上,人居展作为一个销售平台的功能早就已经退化。对于购房者来说,希望到人居展上买一套房子的想法,无疑是不理性的。买房原本就应该是一件慢悠悠的事情,匆忙下单往往会造成更多后患。但是,人居展无疑是一个深入吸收大量楼盘信息的极佳平台,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这个物理平台上进行充分比对、甄选。

  更重要的是,本届人居展显示了杭州房地产行业的一些最新趋势,比如项目开发周期日益缩短、养老项目浮出水面、住宅开发工业化初现端倪等等。这些趋势尚不是本届人居展的主流内容,但却极有可能引发房地产行业的深度变革。

  盘点今年下半年将首度开盘的新楼盘就可以发现,其中大量项目是去年下半年刚刚出让的土地。原因就在于项目开发周期的日益缩短。万科在去年拿下所有土地以及中海·西溪华府、绿城·西溪融庄、滨江·万家名城、德信·东望、天阳·尚景国际等这些全新的楼盘,都将在今年下半年开盘面市。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龙湖·春江彼岸,去年8月底才拿下土地,本届人居展之前就已经完成了首度开盘,这个过程仅仅用了8个多月时间。当然,这一轮开发周期加速,主要由外来大鳄主导,他们依赖高效的融资渠道、标准化的产品设计和成熟的营销模式,使得大量刚刚出让的土地迅速转化成杭州楼市的有效供应量。这无疑对杭州本土房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一轮更为残酷的竞争中,习惯“慢工出细活”的本土房企明显在逐渐丧失原有的市场份额,而且原本希望通过土地升值来获取单项目高额利润的模式,换算成年均利润后已然不及“超短开发周期”模式下的年均利润。在大鳄云集的杭州楼市,能够与万科、龙湖、中海等外来大鳄在“开发周期加速”方面进行同台竞技的,目前仅有滨江、德信和天阳三家。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养老地产首次在杭州人居展上亮相。在很多开发商都还没想明白养老地产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万科与绿城就已经在本届人居展上推出了各自的养老地产旗舰项目。万科·随园嘉树与绿城·乌镇雅园,无论其开发模式将如何接受市场的检验,它们都将注定是当代中国养老地产开发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中国将有2亿老年人。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我们仅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在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在居家养老和福利院养老之外,是否可以由市场提供一种更为高端更为专业的养老产品及服务?这是显然是一个全新命题。尽管目前养老项目仍然是非主流产品,但其市场空间之广阔,无疑将容纳房地产开发的新一轮较量。这或许也是万科与绿城作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军企业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放养老领域的原因。

  如果说“开发周期加速”是各家开发商在杭州楼市保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因素,“养老地产”是极少数大牌开发商开拓新市场的王牌,那么“PC技术”则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竞争模式。万科在本届人居展上展示了“PC技术流程模型”。“PC”是“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的缩写,意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方式。与传统建筑方法中的工人手工操作误差高、劳动密集、易产生垃圾、噪声污染等落后性相比,采用“PC技术”建造的住宅,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渗漏、开裂等问题,带来了建筑质量与建造速度的极大提升。简单举一个例:“PC技术”住宅混凝土柱的垂直度误差在2毫米以内,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偏差小于0.1%,在淋水试验中更是无一处渗水。“PC技术”在日本被广泛使用,是该国住宅开发的主流。万科积极推动的“PC技术”,无异于中国住宅市场的一次工业革命。杭州首个运用“PC技术”进行住宅开发的先例,将在万科·北宸之光项目出现。这无疑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作者:刘德科 编辑:张梦婕
更多>>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 ... 
 
任志强吐槽南京机场 ... 
 
一线80后当红女明星 ... 
 
《我是歌手》歌王羽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