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万科(SZ000002,200002),1988年招股,1991年1月上市,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真正的“元老”,也是深市第一家价格放开的股票。与他同一代的股票有一大半都已面目全非,不少股票都不知道“重组”了多少次,更有因连年亏损被退市的,万科则是“元老”中唯一上市后连续15年保持盈利和持续增长的企业。15年来,万科还是那个做着房地产的深万科,只不过在2002年,“不经意”地去掉了那个早期深圳上市股票命名规律中表示地域概念的“深”字。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非股民知道了万科的名字,因为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万科的楼盘,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万科的房子。
长线蓝筹
常有人说,投资中国的股票不能做长线,上市公司的业绩都是风水轮流转,今年是绩优股,明年就可能亏损,后年就可能被曝光业绩造假,长期持有一个股票风险非常大。而万科的股票在股民的印象中,长久以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不温不火,稳步前行。不过,随着万科在房地产板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万科股票的动向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受到了更多市场人士的关注和跟踪。由于地产业财务结算的特殊性,地产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常常大起大落,股价也常常跟着坐上了“过山车”。而万科的业绩和走势却相对稳定很多。去年万科以105.6亿元的主营收入,稳居中国股市地产板块首位,继续其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地位。虽然其每股收益并不是最出色,但其稳健的成长性,使之成为众多基金和投资机构重仓配置的品种。
地产龙头
2003年到2004年4月,在房地产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中,万科的股价从4.5元附近上涨到9元以上(按复权计算),迎来了第一个翻番走势,之后在一个不大的价格区间里震荡运行。2005年,在房地产行业受到宏观调控以后,5、6月间,万科还出现了一波下跌。就在市场担心宏观调控给房地产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股改后的G万科却迎来了第二个翻番上涨。去年7月,万科还在3元多一点,到今年4月一度突破了7元。作为深成指第一权重股,万科成为2006年第一波上涨行情的风向标。在去年宏观调控最严厉的时候,作为地产股的万科在大盘低迷时率先启动,演绎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出乎很多市场人士的意料,但看看万科的经营情况就不会觉得意外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
在2005年宏观调控最严厉的6-9月份,公司销售收入仍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充分显示了公司抵抗风险的能力。中国证券业颇具权威的中金公司在投资研究报告中表现出对万科经营战略的认同,在今年1月的一份报告中,中金公司用一句“东方不亮西方亮,上海不亮广东亮”,总结性地说出了万科在宏观调控中逆势而上的原因。
万科近年来层层推进由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他区域经济中心构成“3+X”的战略布局,在长江三角洲地产市场因调控增速回落后,珠江三角洲成为万科最大和最稳的收益来源。不久前,万科与北京市朝阳区国资委签署产权转让协议,收购朝阳区国资委持有的北京市朝万房地产开发中心60%的股权,这次受让使万科在京的土地储备增加到50万平方米。之后,万科又以16.6亿元的价格联合获得北京丰台区“万恒家园二期”住宅及配套项目地块。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域是公司发展的三大区域,而北京是环渤海地域的核心城市,可见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将从珠江三角洲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
平稳是福
北京房价的上涨,使万科在北京的大布局带来良好的盈利预期,但也直接加快了进一步调控措施的出台。近一个月来,接连的调控政策消息,给房产行业带来阴影,万科的股价近一个月来也从高点缓步滑落。但是从行业来看,房地产企业的分化在未来必然更加明显,而其中的佼佼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万科在公开报告中多次表示,行业平稳发展才是福。随着行业宏观调控的持续深入,土地和信贷政策将促使行业整合速度加快,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优秀企业将能够以更高效率和质量来获取项目资源。宏观调控也确实没有打乱万科的战略布局,计划今年实现土地储备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它继续加紧拿地。就在5月29日,香港五大开发商之一的嘉华国际(0173.HK)表示已与万科方面达成协议,将其间接拥有的附属公司广州汇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50%股权出售给万科,万科又获得了63.7万平方米的土地共同开发权。
外资看好
对于目前万科的股价和房产板块的走势,在证券市场上的分歧还是很明显的。根据著名券商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万科当前重估净资产值为4.83元/股,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万科2006年的净资产值估计为6.47元。按照2005年年报测算,万科2005年的市盈率为18倍,而香港重点房地产股2005年的平均市盈率为17.97倍。所以,万科目前的估价水平基本合理,今后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绩的增长。
在调控背景下,各大研究机构纷纷调高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评级,不过对于万科,最近还没有集中调低其评级的现象。更值得关注的是,万科今年以来出现了B股价格长期高于A股的反常现象,在这种价格的倒挂现象的背后,是数家境外投资机构增持其B股、并进入前十大股东的事实。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外资对它的正面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