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浙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人、经营人群体。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在国内创业的浙商已达390万人,在国外的有100万人,是粤商在外发展人数的20倍。浙商可做“样本”,浙商很可能是中国各省发展民营经济最有借鉴意义的“样本”,因为浙商最具“可学性”,也最容易被模仿,浙商最大众化,他们是真正的平民。
从房地产行业来看,浙商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已经在全国上千个城市(区、县)中有项目开发,在许多城市,浙商的楼盘代表着当地的最高水准。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房产浙商”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各地的发展中,吸纳着当地建筑文化、市场经营的长处,同时也在推动着当地的都市文明。
“浙商现象”在南昌引起了当地主流媒体的关注。最近,《江南都市报》、《杭州日报》在南昌联合举办了“关注房产浙商”的专题论坛。
熊激文(江南都市报房地产部主任):
这一形式的论坛,在去年和今年两次得到了浙商认可。南昌的房地产开发商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是浙商,虽然进入本地市场比较迟,但销售业绩仍居前列。浙商有自身优势:1.市场的开拓精神强;2.房地产的市场运作手段比较成熟;3.都是民营资本,实力雄厚。
通过这次的论坛,想进一步总结浙商的成功经验,以利在江西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能够给本地开发商提供宝贵经验,从而在房地产产品品质、市场运作、经营理念等方面,推动南昌,乃至江西的发展。
浙商赣商 最大差异在文化
王晖(江南都市报副总编):
要买房一定要看江南都市报,这是社会共识。我们的《房地产周刊》很强,举办了很多活动。各地历朝历代都有商人,浙江有,江西也有,但当今大家最为关注的却是浙商。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浙商,不仅国内到处能够碰到,到了国外也同样。近几年,有大量的浙江房地产企业进入了南昌市,目前青山湖周边的楼盘许多都是浙商开发的。浙江开发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理念。假如没有浙商进入,江西的房地产想要发展得这么快,是不可能的。
4月份国务院出台“国八条”,前不久国家七部委又联合发文,国家要平抑房价。可能在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出现了过热现象,但江西的房地产才刚起步。宏观调控政策切到了发达城市的尾巴,对江西市场来说,却是切到了脑袋。今天邀请大家到这里来,对怎么更好更快地发展南昌房地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家互相启迪,共同出点子、开方子。
王明美(江西社会科学院社会所所长):
我每次参加浙商的会议都是一次学习,省委孟建柱书记是上海人,也提出“向浙江人学习”的口号。全世界生意人要向犹太人学习,中国做生意就要向浙江人学习。向上海人学习好吗?好,但上海很多是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江苏人走曲线,所以江苏要纠偏。这两个都学不了,而浙江没有这些问题,浙江的发展就是按照自己的本意。浙江10万平方公里,江西17万平方公里,人口还是江西少,可经济总量、人均GDP都差浙江很远。差异在哪?在于文化!要学习浙商的企业文化,才是核心问题。
江西本土的房地产现在跟着上来了,但人家跑得更快。我们起步晚,落后不可怕,关键是要动起来。我们跟着浙江人闯天下,肯定就会进步快。
我理解目前的调控,是因为房地产占有的社会资源太多了,国家发展经济不均衡了,出台调控政策的目的,不是让房价下跌,而是叫你涨慢点。
“房产浙商”领衔南昌楼市
浙商在赣现状 有信心推动当地都市文明
金平(中大青山湖项目总经理):
2002年中大进入南昌,目前开发的楼盘紧邻青山湖。归纳一下“浙商精神”:浙商的核心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有人说是草根经济,生命力和活力都特别强。浙商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经商的,而浙江省的金华、温州、义乌,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在市场的大潮下,传统的商业与商人得到了质的提升。浙商坚忍不拔,一步步积累资本,一点点借鉴各地经验为己所用,探索成功之道。浙商特别善于学习,善于吸纳别人的智慧,包括技术、经验、管理等;浙商勇于捕捉商机,今天在场的浙商,也是因为看到了南昌、看到了江西的发展前景,才会坐到一起来的。浙商有恪守诺言的诚信,这一点是走了弯路、有了教训后才换来的,特别宝贵。
毛传水(“经纬底邸”总经理):
南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地域优势明显,儒家文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使南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这也是我们浙商来到南昌投资的重要因素。
作为浙商的一员,我们从四方面做事:1.团队踏实工作,以真心面对客户,海纳百川。2.坚持奉行产品第一,用真材实料的产品奉献给客户,拒绝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3.整个发展过程较早,起步扎实,我们具有不少开发经验,以及项目的经营理念。4.我们的团队坚持年轻化、专业化。从浙江到外地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企业和资金,随之而来的还有设计公司、材料供应商、经营公司,这无形之中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郑晓以(江西平海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在南昌的广告、楼书都是从杭州空运来的,楼盘的设计和推广的理念来自深圳。南昌的建筑,基本上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人口规模与杭州差距不大。南昌的房价,去年2700多元/平方米,扣除政府的规费,开发商的定价确实不高。南昌的购房者不太接受按揭,认为花银行的钱是不自量力的“败家行为”,买房爱一次性付现款。南昌人购房,一次性付款占多数,这充分说明南昌市购房是解决自住为主的。南昌的楼市不但健康,而且是过于保守了。
王在和(大红鹰·香溢云天总经理):
我们公司2003年来到江西开发,项目在江西上饶,项目名称叫“大红鹰·香溢云天”,该项目是江西省上饶市首个活水园区,园区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容积率仅1.13,预计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上饶市目前在建的规模最大的都市经典园区。
作为浙商,有义务把所在城市的住宅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4月29日,该项目已经获得“2005中国和谐社区产品最佳规划设计奖”。
曾列君(宁波联合集团秀泊项目总经理):
母公司是宁波联合集团,全国500强企业之一。公司的宗旨就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到南昌也是寻求合作。中国一句古话:风水轮流转,南昌的市场虽然受到政策短期影响,但南昌市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南昌的房地产,目前正面临发展机遇。
怎么样才能将住宅造好?首先要做品牌,而品位、品质是房地产品牌的基础。开发商所选择的施工单位、传播公司、设计公司……每一环节都有品位、品质的区别。第二是要有竞争。来南昌,我们带来了十多年积累的开发理念、经验教训,但我们十分欢迎大家去秀泊提宝贵意见,欢迎同行良性竞争。第三,浙商把握商机,有开拓市场的强烈愿望和危机意识。我们不可能是100%的好,但我们追求更好。我们的目标就是开发出南昌一流的房子。
我们2003年3月份才来到南昌,今年已将一期的楼盘销售出去。之所以快,就是找对了切入点。我们还将在南昌寻找更好的地块,与同行取长补短,将“浙商”品牌嫁接到江西。
郑吉力(名门世家总经理):
我盼望“浙商”聚会,共商大事,今天真的非常高兴。我公司在宜春是最大的项目。浙商成功有三要素:人才、资本、机遇。同时具备三要素就可以赚钱。浙商,尤其是温州商人,有非常强的合作精神与相互信任,这一点非常要紧。希望通过报社等媒体的搭桥,为浙商建立一个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机会,交流也是一种力量。
高见林(经纬底邸总经理):
我接着几位专家的话讲下去。我是杭州人,计划经济时杭州房地产也是很差的。而目前杭州的新盘,市区本地人占了50%,省内40%,省外10%。而南昌相对于周边地区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市外购买的只占到20%左右。另一方面,希望南昌能进一步抓好城市规划,这一点杭州比较重视,西湖周围一公里内没有六层以上的房子,但南昌的城中湖——青山湖却以高楼大厦为主,住宅密度过大,这不利于城市环境保护。
徐飞(莱茵半岛销售部经理):
房地产是个抗性很强的行业,七部委的政策能起到多大作用,关键看执行力度。莱茵达的南昌盘,两成以上是一次性付现款,首付一半以上占到50%。所以,我并不担心国家政策会给我们太大压力。
出路与走势 人文责任与因地制宜
刘湖北(南昌大学教授):
这几年兴起的“浙商现象”和“浙江经济”,给我的感觉是浙江人太有钱了,太精明了,这些都是江西人无法比的。浙江、江西相差悬殊,作比较很困难。在明清时代中国有十大商帮,浙江宁波、龙游,江西的江韵都是十大商帮之一。
为什么现在的浙商成了第一大帮?有几条成功因素:1.恋家不守土,敢为天下先。2.一种文化差异。浙商把追求财富看做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永不满足。浙江人普遍愿意经商、善于经商,这是江西人向浙江人学习的关键。江西人向浙江人学习创业精神,具体学什么呢?一学团体合作。浙商有商会、行业组织,商业网络无所不在,没有哪个省份或城市有浙江这么发达的商会组织。在相同条件下,浙江人可以通过背后强大的团体组织推动市场。二学诚信守约,我分析了南昌市房地产的投诉,发现几乎没有投诉浙江开发商的,基本都是投诉本地开发商,说明问题啊。
浙赣房地产的差距成因,除了本身商业头脑、经济实力以外,还有一个社会环境问题。南昌的微观经济受到的行政约束过多。往往我们楼盘的户型、立面也会被政府部门牵着鼻子走;而浙商面临的处境可能要好些。
葛宝新(江西省房协会长):
欢迎浙商来南昌投资。南昌市的房地产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浙商带来新的运作理念,带来诚信密不可分。在南昌市市民心目中,浙商的形象不错,在南昌市的诚信企业评选中,浙商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总体来讲,南昌市本地与外地房地产商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房价比较稳定,七部委的文件对江西有些影响,但也不太大,特别是南昌市浙商开发的楼盘还是相当好,销售形势相当不错。
徐剑艺(浙江大学教授):
坐在这里很亲切,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邻居,也是浙商。这里有很多品牌如中大、香溢,我们曾经参与策划的。浙江人在外面做生意,大家容易只看到他们成功的一面,背后也有艰辛,浙江有个“四千精神”,叫“踏遍千山万水,尝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赚来千金万银”。
浙商起源于家庭式的经济模式,近五年左右得以大发展。2003年底,建设部统计,全国286个城市有浙商在开发,,现在已经发展到1000多个城市。而房地产,是近五年来浙商的新兴行业。浙商的“出身”是小商品为主,稍大型的东西,比如冰箱就不太造得好,转入房地产行业后,他们有长处,也有短处。
严格意义上讲,第一批浙商不适合做房地产,因为房地产行业要求的专业性、合作性非常强。许多“房产浙商”目前水平当然不会比平均水平差,但放到杭州来看算不上是最好的。有一批是模仿杭州的精品楼盘,模仿的东西也有价值。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模仿很难成就一家优秀的公司。在合肥的浙商,是在南昌的两倍,他们造出的房子,通常比周边的要贵500元/平方米,但合肥人看了说,从来没看到过这样好的房子!包括房管局局长也这样说。市场上还是抢着买。这样的项目,能够大大提高当地的房产价值。
我因此想到的是:在南昌、济南、合肥、武汉等地,浙商每到一个城市,有能力做出许多有意义的事。“房产浙商”靠什么成功?人文责任!杭州的知名开发商,无论哪个老总都有很强的人文责任感,俗话说“很要面子”,特别想把产品做好。与别地不同,“浙商”做生意,不把赚钱当成唯一目标,而是当成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做产品,会充分考虑医院、学校、商场等配套,这是浙商的“核心竞争力”。南昌的青山湖这块地,现在看存在许多大遗憾,希望我们的“浙商”造完房子,尽量不要再留有大遗憾。开发商要学习德国人的认真精神。最好的汽车都是德国人造的,德国人造房子也这样。清末时,有个德国工程师在青岛设计了13年的建筑,连石头都从德国运来,当时看看也许有点呆,你德国人能永远待在青岛?但青岛现在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房子,很多是德国人建造的。中国也有好建筑,如江南园林,归结起来,开发商第一要有责任心,第二要有匠心。这是个好传统,责任感与技术能力,一虚一实,两者要结合起来。希望浙商来后能多造些漂漂亮亮的房子,并带动城市品位的提升。
张钢婴(杭州日报房地产汽车部主任):
浙江与江西的房地产有个很大的区别:浙江经济发达,但城市化程度偏低,这一高一低都在刺激着杭州的楼市。即富裕的,成功的,创业的人士快速反应,从农村、县(市)向省会杭州集聚;另一方面,杭州原先的城市行政区划很小,土地的有效供应十分拮据。这是这几年杭州楼价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江西或南昌的情况不同,南昌学不了也没必要学。某种程度上,南昌可以从一开始就进入平稳的发展,可以避免杭州出现过的过快拉升局面。
谈到宏观调控,我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可能有意打压房地产,房地产垮了,政府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政府的调控,更大程度上是在控制一种发展节奏,规范市场,让房地产行业进入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短时间,少数地区房价无节制地上涨,并不意味该行业就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恰恰相反,可能导致“激素化生命综合征”。果真如此,对政府,对开发商,对消费者,都不是一件好事。
南昌应该走自己的路。浙江农村非常富裕,农村在共同支撑城市的楼市,这一点江西或者南昌很难学。因此,南昌不会也不应重走杭州的路。一个城市的房地产要热起来,我认为不是单靠当地的经济发展,而是靠城市的人居魅力。南昌城中有好几个湖,还有山林资源,人居环境是有先天条件的,可以特别漂亮。一个城市也应该提倡“美城经济”。城市建设得如画如诗,就会吸引人们留住。新加坡一开始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繁华,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自然会吸引外来人,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富翁”成长最快的国度。这方面南昌倒是可以从杭州找些元素。
一个平稳的市场,才是真。可能这样更会出现一些好的房产精品。与其暴涨暴跌,不如风调雨顺。这就是南昌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