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城市4月房价绝大部分仍上涨 涨幅有所放缓 |
house.hangzhou.com.cn 2013年05月19日 11:22:35 星期日 来源:京华时报 |
![]()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住宅销售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环比上涨,上涨城市数量较3月减少一个。在价格上涨的城市中,环比最高涨幅也较3月出现放缓。分析指出,目前楼市调控进入落实期,虽然4月涨幅微缓,但房价整体惯性上涨的趋势未变,预计今年房价仍将延续去年涨势,稳中有升。 □全国 >>发布 房价仍上扬涨幅有回落 3月,国务院出台国五条房产调控新政,由于政策性末班车效应,需求集中释放,导致3月68个城市新房价格继续上涨。4月数据显示,新政落地一月后,仅呼和浩特和唐山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温州房价持平,剩余67城市房价价格继续上扬,环比上涨城市占比仍超过95%。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涨城市的价格涨幅上看,4月房价涨势有所放缓。在67个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中,有36个城市价格涨幅较3月缩小,城市价格最高涨幅也从3月的3.2%回落到4月的2.1%。而与3月相比,4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减少了一个。 二手房市场方面,与3份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仅温州价格下降,西安、徐州、赣州三个城市价格持平,此外,66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上涨城市个数与上月持平。价格涨幅方面,最高涨幅也由3月的3.1%收窄至4月的2.0%。 >>分析 房价上涨预期尚未解除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指出,受前期房价上涨惯性作用的影响,房价上涨的城市个数还比较多,房价上涨预期尚未根本解除,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狠抓落实的关键时期。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说,在国五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虽然4月房价涨势减弱,平均涨幅收窄,但未来房价惯性上涨趋势不改。谢逸枫认为,国五条政策落地之后,各地落实细则时大部分力度偏小,在关键性的政策上缺乏实际操作力,调控政策的威慑力正在弱化,后市房价上涨难改预期;此外,从全国情况来看,多数房企目前资金链情况良好,缺乏降价动力。 谢逸枫预计,全年房价走势将稳中有升,整体好过去年。一季度楼市将“量价暴涨翻倍”,二季度成交量、成交价涨幅将放缓,三季度“量价筑底回升”,四季度楼市“量价企稳反弹”,全年房价同比涨幅将在9%-10%之间上下波动。 □北京 >>发布 新房二手房涨幅均回落 具体到本市,4月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涨幅依旧位于全国前列,但涨幅已有所放缓。新建商品住宅方面,今年4月本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3.4%,环比上涨1.8%,环比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二手房方面,本市二手房价格同比上涨10.9%,环比上涨2%,环比涨幅居全国之首,但相比3月,涨幅已回落1.1个百分点。 从4月数据来看,除北京外,其余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虽继续领跑全国,但涨幅也明显放缓。其中,上海和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2%和1.8%,涨幅较3月回落1.2和1.0个百分点,而广州新房环比涨幅位居全国之首,达2.1%,也较3月回落0.4个百分点。二手房价格方面,上海、深圳和广州环比分别上涨了1.3%、0.7%和1.1%,涨幅分别较3月回落1.3%、0.8%和1.2%。 >>分析 行政限价影响成交价格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告诉记者,4月本市楼市成交价涨幅明显放缓,主要是受行政限价的影响。张大伟表示,由于北京执行了最严厉的限价政策,住建委严格监控房价,对于价格偏高楼盘不予核发预售许可证,影响房企入市的积极性。“长期执行这一政策,部分房企项目将会取消观望,开始从资金成本的角度加快预售。从目前情况来看,本市的调控力度还在加大,房企市场已经逐渐认为政策严厉程度超过预期,平价入市的项目在增加。 根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的统计数据,4月北京新建住宅签约套数为8280套,环比下调了57.3%,而热点签约项目中,八成房源签约价格都出现了停涨。”张大伟预计,本市 5、6月房价涨幅将延续放缓之势,小幅上涨,而全年房价呈现出前高后平的走势。(记者 顾梦琳) |
作者:顾梦琳 编辑:袁芳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