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中国保障房开工数量递减 住建部:房产税尽快推广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11月21日 09:37:38 星期三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20日表示,保障房近来开工量呈递减趋势,但由于“十二五”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不变,开工量减少很有可能与地方财政收入欠佳有关,资金缺口或成为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顾云昌是在参加由新华网、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的2012年(第二届)保障性住房发展高峰论坛时作上述表示的。

  同时参加论坛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表示,我国目前在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支出占G D P比重高于发达国家,更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各级财政面临较大的支出压力。

  他指出,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房源资金筹集方式单一,各级财政部门在保障房建设方面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虽然短期之内比重偏高合乎逻辑,但长期并不可持续。”

  此前,在十八大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表示2013年保障房计划开工数可能缩水至600万套左右,也被业内解析为资金不足。

  据了解,我国现阶段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除中央财政补贴及地方财政补贴外,地方政府还需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保障房建设。地方政府也可通过其他渠道诸如地方债、企业债、信托等筹集到流动资金。

  “作为财政来源重点的土地出让净收益,今年以来下降较大,给地方政府的确造成了不小压力。”顾云昌说,中央财政补贴只是保障房资金的一小部分,其余都得地方政府自筹。因此,一方面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城市建设成本升高,均给地方政府不小压力。

  山西省住建厅数据显示,山西省从2008年至2011年共获得中央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104.72亿元,占该省累计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的7 .8%。2012年,山西省已获得中央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65 .99亿元,占该省今年计划完成投资额400亿元的16.5%。

  业内人士表示,山西保障房建设多为棚户区改造,主要由企业出资。其他部分资金缺口由地方发行的政府债券填补,但债券数量并不足。山西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投资400亿元,其中市、县政府需安排配套资金66.4亿元,而仅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市、县政府就需安排配套资金53.8亿元,占到市、县配套资金总额的81%。

  “分配下来的资金真的不够,而且有的没到位。”上述人士表示。

  资金缺口大、资金到位差并非山西一地。贵州省住建厅统计显示,2007至2012年,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租房计划总投资257亿元左右,截至8月底,资金缺口达87.5亿元。而山东更甚,据了解, 山东今年30 .51万套(户)任务需建设资金约830亿元。而截至8月,山东全省共筹集各类保障资金155.45亿元。其中,省财政继续安排“以奖代补”资金8亿元,市、县财政筹集保障资金94亿元。中央财政已下达山东省补助资金53 .45亿元。如此算起来,山东保障房建设资金到位不足1/5.

  山东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中央和省内专项资金下达后,今后投入主要靠市、县财政和社会融资,难度较大。

  “现阶段,保障房资金缺口主要体现在公租房、廉租房项目方面。”中原地产市场部总监张大伟认为,虽然我国保障性住房类别繁多,但经适房、棚户区改造等类别投资周期短,资本比较容易进入。因此,真正需要政府直接投资的只有回收周期长的公租房与廉租房。

  “和其他项目相比,公租房、廉租房短期内几乎不盈利,甚至是亏钱,而社会资金追求的是有回报的投资。”张大伟说。

  对此,贾康表示,在稳定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应加大引入民间资本,引导企业、社会、个人多方参与,增强保障房筹资的过程。另外,应尽快研究保障房特别是公租房的租售衔接机制,不排除经验比较成熟之后,实现完整的从公租房到完全产权住房的转化。“投资者可以看到资金回收,自然会选择加大投资力度。”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更多>>  
杨幂承认将与刘恺威 ... 
 
盘点"剩女"明星们的豪宅 
 
好声音签约细节曝光 
 
梅艳芳故居封闭7年首...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