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降价:九龙仓入股前的最后盛宴? |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6月14日 08:02:41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
那个疯狂扩张的绿城已成历史 九龙仓战略入股绿城,来得多少有点突然,因为按照此前宋卫平三步走的战略,绿城首先是努力卖房,卖不动房子,再来考虑转让项目,等到项目也无人问津了,才是大幅降价卖房,然后清盘走人,与房产江湖说声再见。现在半路杀出个九龙仓,这算是绿城自救的第几步呢? 有人说,这还只是第二步,稀释股份本质上与转让项目如出一辙,出让的都是未来的收益。更但多的人相信,绿城此举背后,有着更深的目的。 “有一点很容易看出来,那就是在不远的将来,绿城很有可能不再姓‘宋’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 在两次股份配售完成后,九龙仓将持有绿城扩大后股本的24.6%,成为绿城第二大股东。同时,宋卫平价值的股份,由原先的33%摊薄至25.4%,仍然是第一大股东。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九龙仓25.5亿港币可换股证券能够在三年后全部兑现,九龙仓将持有绿城中国35.1%的股权,届时宋卫平家族的股权将相应被摊薄至21.9%,九龙仓将名副其实地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虽然宋卫平表示希望在三年内把债券赎回,但上述人士直言,届时九龙仓转股的可能性非常大,绿城中国不再姓“宋”将是大势所趋。可能宋卫平也早已意识到这点,因此才会直言,“做不做第一大股东,这对我已不重要。” 九龙仓的41.8亿元人民币,极大缓解了绿城的高负债压力,但九龙仓的深度介入,是否会更改绿城尤其是宋卫平的行事风格,则仍难以判断。在会上,宋卫平再次放出的对万科的挑衅之语以及绝对不大幅降价卖房的誓言,仍让人领略“宋氏风格”的强悍。事实上,就公司治理结构、投资决策、风险平衡、成本把控等方面,绿城远逊色于万科。从现在看,2009年的那次市场反转害了绿城,除了让绿城判断错调控的周期外,还让绿城误读了自身的强大。殊不知,当年的狂飙突进也不是市场的行为,与当下的严苛调控殊途同归。既然坐享当年的风光,又何来如今的愤愤不平。 因此,我们不免有些担心,在九龙仓与绿城现有的治理模式间,会存在天然不可调和的因子,等到一定时机,或市场更坏,或弊端丛生之时,冲突或许会不可避免。也许正是考虑到这点,宋卫平开始对绿城内部资源管控权的大腾挪。据《新世纪》报道,绿城内部,过去集中于上市公司平台的一些项目管控权与资源,正向各个挂着“绿城”品牌的新的子公司、孙公司或关联公司分流。这些公里包括绿城建设、绿城发展等。 宋卫平对资本市场一直不够信任,甚至一度反思企业的上市,这是否意味着,随着经历向绿城代建等板块倾斜,绿城中国将越来越被宋卫平淡化。作为一个有着理想情怀的老板,赚钱永远不是宋卫平首先考虑的,为城市留下点什么,给业主更好的居住家园,才是他力所能及追求的。因此,未来更带有点公益色彩的旧城改造、保障房建设、养老地产等,会是绿城主攻的方向。而没有了上市公司的透明化要求和业绩诉求,宋卫平也更能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一个性格如此强势的人来说,很难想象公司或者项目不烙上他个人的印记,将会怎样。 宋卫平说自己未来也不再追求企业规模了,这与一些人的看法不谋而合:“未来的绿城,可能就做一些宋卫平认为有价值的项目了,在住宅市场,也做一些少而精的项目了,对于绿城来说,那个疯狂扩张的绿城已成为历史。” |
作者:方张接 胡灵波 刘德科 李坤军 编辑:张梦婕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