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繁华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5月31日 08:26:09 星期四  来源:都市快报

 

 

溯源

  杭州的居住价值,

  体现在哪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历史上定居或游经杭州的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赞美杭州的诗句,已经说明了杭州的居住价值所在。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南宋),杭州有2200年的悠久历史,山水和人文资源丰富,在商业发展上十分突出,有着“钱塘自古繁华”的美誉。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更是表达了古往今來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先天的优势,让杭州在历史的长河中吸引了众多名人寓居杭州,并形成了不少居住集中地。幸运的是,这些居住地从历史上留存到了现在,并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湖山秀丽,诗意缱绻,西湖的美丽和宜居已无需赘述。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杭州那些自始至终都不失魅力的地方。

  桥西:古今繁华依旧

  说起桥西,映入脑海的自然是那座历史悠久的拱宸桥和边上的京杭大运河。杭州因运河而繁荣,地处杭州北大门的桥西更是如此。

  运河沿岸的繁华,曾吸引康熙、乾隆几度下江南。相传拱宸桥就是古时帝王到杭州的上岸点。据说,康熙曾登上拱宸桥桥头,因惊叹于沿岸错落的名楼雅居,一度流连忘返。

  受益于运河综保工程的开展,现在的桥西,至今还保存和修缮着大量历史遗迹,如还原了敬胜里民居、桥弄街商铺和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等历史建筑,修缮了高家花园、洋关、桑庐、通源里等遗迹。

  如今,这里再次成为人们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拱宸桥的西面,一个规划总面积达134.37公顷的居住板块,正在飞速成长。区域内各大配套不断成熟,有文化公园、博物馆等休闲设施,也有卖鱼桥小学(文澜校区)、文澜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更有北城天地等现代化商业配套。

  西溪:避世隐居胜地

  和桥西一样,西溪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五代吴越时期就有记载)。但和桥西不一样的是,西溪成为居住良地,靠的是其优美的自然环境。

  据古籍记载,以前的西溪,并不是现在这些复杂交织的池塘河港,而是一个古老的湖泊。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溪才渐渐演变成今天的“西溪湿地”。凭借秀丽的风景,西溪引起过诸多帝王文人的注意,并成为古人避世隐居的胜地。

  宋高宗赵构刚来杭州的时候,因为对西溪风景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度想把皇宫建造于此;明成化年间刑部尚书洪钟,晚年退隐回籍,在西溪故地建别业;到了清代,西溪更是吸引帝王康熙、乾隆驻足;近代的文人墨客,对西溪也是不吝笔墨。南社诗人姚石子和郁达夫游览西溪后,分别著有《游西溪记》和《西溪的晴雨》。

  这些古人心中的理想居所,多半藏于西溪茂密的花草林木之中,清幽、明净。跟这些古人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杭州人,也把西溪当成心

  中的世外桃源,梦想在这里居住生活。于是,与那些藏于林间的草堂院落一样,西溪出现了许多与自然山水相互融合的房子。

  之江:西湖的后花园

  之江的历史可以上溯至秦朝。早在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就在此设置钱唐县。不过由于和西湖近在咫尺,历代文人雅客对杭州的赞誉,大都被西湖“抢”了去,之江只能成为西湖背后的羞涩美人。但唐代以来,之江仍吸引白居易、林逋、苏轼、范仲淹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足迹。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之江国际旅游度假区,之江开始以自己的名号见闻天下。根据规划,在之江全部1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面占据了1.7%,绿地占据了59.5%,附属的绿化面积也有3.8%;而在41平方公里的建设区里,平均绿地率也有41.5%。说之江的一大半是绿色的,一点也不为过。

  或许正是因为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才让杭州首个商品房项目梦湖山庄诞生于此。此后,一大批高端住宅在之江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今天,随着宋城、西湖国际高尔夫、极地海洋公园等休闲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龙心田城、昊元之江时代等新兴商业中心日益繁华,凤凰创意国际等创新创意产业加速发展,之江大桥、地铁6号线(规划)、紫之隧道(规划)、绕城西复线等一系列交通大动脉的延展,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新城繁华在望。

作者:张康康 摄影 徐潇哲 编辑:张梦婕
更多>>  
李清照父亲是楼市预 ... 
 
迪拜水下酒店建设蓝 ... 
 
老外眼中的中国十座 ... 
 
明星北京豪宅全面曝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