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300万在杭外来务工人员住得怎么样?不少人住工棚大通铺,导致夫妇“同城分居”
市政协委员建议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11月07日 08:42:07 星期三  来源:每日商报

  下城区某小区的一楼的自行车车库,五六个平方米,住着一家三口人。赵师傅是安徽人,在这里管车库已经五六年了,“房子”里除了一张床,就是一个小衣柜,衣柜上摆着一台电视机,另外就是折叠餐桌。

  房间外临时搭起的灶台就是“厨房”,“上厕所就去小区公共厕所,一到阴雨天,就很潮湿,房间朝北,冬天很冷,一年四季进不了阳光。”赵师傅说。

  我市外地来杭务工人员已超过300多万,是杭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

  经调查统计,83.7%的外来务工者租住在农民房中。昨天,在市政协召开的“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打造安居乐业示范区”民主议政会上,总工会财贸旅游工会主任马新荣代表市政协工会界别建议,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

  八成以上外来务工人员租农民房

  9月中下旬,市政协工会界别的委员们组织了调研,从在九堡和下沙等地发放的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我市外来务工者住房保障主要依靠企业和工地宿舍、民工公寓、农户出租房等解决,其中,83.7%住在农户出租屋,11.1%住在企业员工宿舍,其余部分租住在地下室、车库等处。

  他们总体居住环境不佳,一般2-4人挤在8到12平方米的房间,没有专用的厨房和厕所,生活配套设施简陋,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从景区环卫系统的统计结果看,不少外来务工者反映在杭州工作生活面临物价高、房租贵、收入低的三大困难,导致年底结余不多,希望回乡发展。

  外来务工人员对杭州缺少“家”的感觉

  调查显示,许多外来务工者工作在市区,居住在城乡接合部、郊区农村,从居住地到工作地距离较远,交通主要依靠电动车。同时,工业园区、近郊农村普遍缺乏生活配套设施,新生代务工人员普遍反映生活和娱乐不方便。

  有些夫妻双方一起出来务工的,因为住在集体宿舍、工棚大通铺,过着“同城分居”的生活。

  由于住房问题,对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和发展的新生代外来务工者来说,在城市发展缺少立足点,没有归属感和融入感。

  建议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

  为此,政协委员们建议,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引导用人单位等建设公共租赁房或集体宿舍,并通过无偿提供、廉价租赁等方式向务工人员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

  政府要把长期在我市就业与生活、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达到一定期限的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宅建设发展规划。

  对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杭州市还应当将其纳入政府廉租房保障,逐步放宽准入门槛,特别是户籍门槛。

  企业应为外来务工人员缴纳住房公积金

  除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可由企业出资在厂区内建设符合标准的职工宿舍。

  马新荣建议,还要把整治和改造“城中村”等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作为改善务工人员居住环境的重要措施,纳入社会管理创新和城市发展规划。

  而不同行业也要制定不同的保障模式:工矿企业,以企业自建宿舍为主,政府主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建筑行业则以建筑工地宿舍为主;物业管理及环卫行业,可以在小区建设时预留物业管理人员宿舍;城区各环卫工作站预留出相应数目的环卫工人宿舍;餐饮服务行业,可由用工单位统一租房分配,也可分区安排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集中租给企业,由企业自主安排职工入住,企业应当给予职工补贴。对于个体工商业从业者,鼓励进入政府经济适用房,或者市场化解决。

  另外,用人单位必须为务工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连续足额缴存满一定时间后,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

作者:张哲 编辑:袁芳
更多>>  
好声音签约细节曝光 ... 
 
梅艳芳故居封闭7年首... 
 
杨钰莹鲜为人知的单 ... 
 
霍建华林心如姐弟秘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