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一个貌似回暖的楼市还会遭遇更严的政策打压吗?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8月16日 08:27:13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近日杭州乃至全国楼市,呈现出一个蓬勃向上的局面,但其间结构性的矛盾同样尖锐。一方面是杭州连续12周周成交量突破千套,创下新纪录;另一方面是房价从总体上看,仍处于一种低位,尽管有一些明星楼盘,因为前期价格定得过低,目前开始补救性地进行了一些追涨。因此,市场开始免不了再次让人惊叫,市场是不是回暖得太快了,甚至连沉寂许久的土地拍卖市场,也再次喧闹起来。但就在这种惊叫的同时,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对楼市调控进行了表态;国务院派出的督察组也奔赴各地进行调研,更多的价格没有调整到位的楼盘,也还是一副半死不活样。在多方的博弈和多种声音传出的背后,楼市到底会画出怎样的走势曲线?在“双限”政策仍在持续发酵之时,政府是否还有可能推出更为重量级的政策?都成了值得关注的事。事实上,目前中央仍手握数项储备政策,包括提高二手房交易税、房产税试点扩容、预售制度微调等。

  当前楼市政策

  不具备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

  楼市不太平,楼市更不省心。

  在各大城市“量价齐升”的局面下,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赴16个省(市)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在限购和限贷这两把利刃之后,身处博弈期的左右双方又一次担心起调控加码所带来的影响,房价反弹的预期再次被打压。

  近日某地级市又传出消息,称当地银行对开发商再下狠手,个人住房贷款金额的30%将留存在银行账户直至项目交付验收时才能划拨至开发商账户。这无疑是收紧了开发商30%的销售回款,将回款时间大大拉长,虽然目的是保障购房者的资金安全,而在现实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收紧了开发商的资金链,促使其进一步加速降价销售。

  因此,风雨飘摇之中,不少人担心,此次调控加码的可能性大增。虽然当下楼市调控加码的空间较小,且能够运用的新政不错,无外乎房产税试点城市扩容,增加房屋交易税,落实并加大限购力度,以及近期让人闻风丧胆的预售门槛提高。

  但是,在我看来,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并不是为了收紧楼市微调这个总的政策大趋势,而是针对当前市场层面出现“炒地”、“炒房价”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防止由于土地市场人为出现“地王”、开发企业通过营销手段制造“日光盘”、千人看房等现象而导致未来买涨不买跌的市场预期的出现。

  因此可以这么说,本次专项督查应该来说是有针对性的对于个别市场进行“精准修正”,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收紧。从整个市场层面来讲,当前楼市调控政策不具备进一步全盘收紧的可能性。为什么这样说?

  从宏观层面讲,楼市调控政策已经是处于剑拔弩张的态势,若进一步收紧,将有损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现在国内整体经济发展及保证“稳中有进”稳增长来讲,有可能不是太有利。

  从市场角度来看,现阶段还仅限于狭义市场成交量回暖,整个房地产基本面包括土地购置情况、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房企资金面及盈利状况等均未出现量价明显回升或增速回升,不足以导致市场基本面整体回暖,后市仍有不确定性。

  再从调控效果而言,由于“去投资化”的常态化的楼市调控措施的出台和执行,各地投资性投机性需求已经被大量挤出楼市,市场基本回归至以“自住需求”为主,并且各地房价已经“停涨”或出现10%-15%以上的个案价格下调,楼市调控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另外,从本次督查的内容及目的来看,其实,政策微调的整体基调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是政策微调的内容和出台的时间点一定要和当地市场和宏观经济面结合,不可出现过早出台微调政策,或出台微调政策的调整面幅度过大的问题。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按照本次微调政策的总基调,如果微调政策导向偏向鼓励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入市,那么这方可成为“救市”。明白了这些,其实,也就明白当前政策导向的大局应该还是尽可能围绕“自住需求”进行,即使出台刺激需求入市的政策也是点式的“微调”政策,并且微调的幅度也不会太大,同时也是围绕楼市“刺激刚需”这个核心而出台。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的政策,很有可能被快速叫停。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更多>>  
体坛明星千万豪宅揭秘 
 
刘璇奉子成婚效仿李 ... 
 
世界10个最大顶级建筑 
 
芙蓉姐姐遭劈腿离婚6...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