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林娇  视频:车文君 制作、编辑:袁芳   
 

国务院连下“猛药” 房产市场反应立竿见影
  短暂的一个星期里,国务院连连出台“国四条”,紧急追加“国十条”,无疑给正在遭遇疯狂抢楼的楼市来了一针“强心剂”。不少购房者立刻陷入观望状态,二手房挂牌量猛增,应该说效果立竿见影。
     政策紧锣密鼓出台,房地产业内人士对此次政策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表示震惊,普遍认为该政策这是近几年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对市场影响深远。而从本周末杭州新开楼盘预定情况来看,新房预定更是直降3成,二手房一面是投资客开始打退堂鼓,另一面,前来挂牌的房东更为积极。 [
全文]

更多相关——
一、政策核心:新“国四条”、新“国十条”[全文]
二、新政对杭州楼市的影响[全文]
三、浙江省内银行提高房贷门槛 对新政大多表态谨慎[全文]
四、业内观点:牛刀——二套房贷首付50%力促房价下调30%》[全文]
 
 
 

   “从周一开始,本行受理的房贷申请,将严格按照国务院的最新政策来执行。对于本地没有1年以上纳税证明的外地购房者,停止贷款。”昨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负责个贷业务的李先生表示。
   除了中行,工行、招行、交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杭州多家银行,均先后接到总行的通知,从今天开始执行“新国十条”。
    而杭州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也纷纷表示,将仔细研究国务院新政之后,在本周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全文]

 
"新国十条"再遏高房价 银行可能会较快出细则
浙江省内银行提高房贷门槛 对新政大多表态谨慎
 
 
 

   面对高烧不退的楼市,中央政府使出猛药“退烧”。在短短四天中,国务院接连出台猛招,规定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这些猛药能否使得楼市退烧?
     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受房贷政策影响最大的是投资客,部分投资客一次抛出数百套房源,抢在高位出货。[
全文]

 
房市调控新政策效应初显 买家观望炒家加速逃离
国务院调控重拳频出 楼市出现抛售降价现象
炒家声称两周内不会放盘 政策能否为楼市退烧  
 
 
 

  新政背景之下,佛山的楼盘纷纷推出新招招徕客人。记者昨日发现,某个准备在5月开盘的楼盘,昨日已经接纳“会员登记”,当天免费登记成为会员,开盘时就有99折,吸引了不少买家进场。面对有关新政的提问,销售员一边表示还有操作空间,一边却又解释还要问银行。
  另一个楼盘正在推底层单位,还有一栋高层单位准备在晚一点时间推出,均价约1.4万元/平方米。销售代表李先生介绍,楼盘现场打98折,如果有业主卡还可以再打99折,“一般来说我们都可以找到业主卡帮你打折”。
[全文]

 
 
 

   恰逢周末,新政的出台并未在二手房市场掀起很大波澜,我爱我家和21世纪不动产的几家中介门店都反映,前来看房的客户还是有不少。但连续出台的调控政策,已经让少数投资客暂时采取观望态度。
     据名楼不动产桃花河弄店店长徐宁反映,有个金华东阳的投资客李女士,最近看中杭州桃花河新村一套55.6平方米、总价132万元的房子。这套房子面积不大,总价不高,而且还是学区房,李女士很满意。但昨天,她向房产经纪透露,自己暂时不打算买了。
  一面是投资客开始打退堂鼓,另一面,前来挂牌的房东更为积极。 [全文]

 
最严厉中央调控政策 杭二手楼市成交量下滑一半
南京楼市现92折房价 二手房成交纪录创今年最低
 
 
 

    短短三天之内,国务院连续密集出台日趋严厉的调控政策,从积极的角度看,无疑见证了中央政府“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决心和魄力。但另一方面看,它事实上也从一个侧面再次印证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病相及其严重程度——炒房和投机支配下泡沫泛滥的楼市,对民生福祉的侵害剥夺,已到了不“痛下杀手”而难以收拾的地步。
     “沉疴需猛药”,“猛药”只能救一时之急。就楼市健康的长远维护而言,一方面要“增加土地供应”、“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另一方面则要打破高度封闭垄断化的土地管理制度以及对土地、房地产市场过度依赖的地方财政制度、政绩评价制度,等等。 [全文]

 
专家:开发商的好日子可能要过去了
搭上了房贷“末班车”,想哭还是想笑?
 
 
  >>> 17楼调查
>>> 更多相关视频推荐
房贷新政见效 北京郊区楼盘率先降价
 
房贷新政见效 上海:温州投资客开始抛盘
 
地产中介称投资客去年末已开始拉高出货
 
房产新规重拳出击 调控效果显现需时日
 
联系我们
-----------------------------------------

0571-85094997     85094998
版权声明:杭州楼市原创策划,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杭州网杭州楼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