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中央再出“国五条”遏制楼市 调控或加码
house.hangzhou.com.cn 2013年02月21日 08:24:44 星期四  来源:杭州网

中央出台“国五条”遏制楼市 两会后调控或加码

中新网2月21日电(房产频道 陈璞 孙建永) 在楼市响起一片“涨”声之时,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会议不仅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还在继2011年之后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此外,会议在明确既有政策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及时采取限购措施,以及建立稳定房价工作问责制等内容。

市场分析认为,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这无疑是扭转市场预期的及时举措。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会议并未提出具体的调控新举措,但是预计两会后中央仍有很大可能将出台力度更大的调控新政。

楼市上涨预期增强 调控再出组合拳

自2009年12月份开始楼市调控以来,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分别是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而这次出台的“国五条”则是第五次调控升级。

“国五条”中稳定房价的新政包括,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五项内容。

有媒体评论称,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这无疑是扭转市场预期的及时举措。

原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本次中央强调的都不是新问题,此次重申,是因为有些城市区域市场发生了变化。所以目前应该是对房价上涨过快城市加强制度的执行和管理,有针对性地稳定市场。

对于中央再次重申抑制投资投机,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分析称,“去投资化”政策强化执行,无新政推出,总体定向宽松中伴有“阶段性”收紧,将成为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调控特征。

“国五条”还要求,已实行限购城市按统一要求完善措施,未实行限购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应及时采取限购等措施。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认为,这是政策从严的表现。既是继续严格执行既有限购政策,也是意味着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此外,继2011年之后,中央时隔两年再次提出要求地方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

对此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公布房价控制目标更强调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更严格的要求。

国务院此次再次强调对房产税和住房信息联网政策的实施,王珏林认为,“房地产税是市场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一方面国家税务主管部门要做有计划地推进工作,来帮助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有主动性,让市场尽快成熟。”

而对于中央提出要增加普通商品房、保障房及用地供应,牛凤瑞认为,商品房和土地供应量的增加,能够稳定市场预期,但是保障房的供应对抑制房价上涨其作用不大,主要是一项民生工程。“商品房和保障房的需求对象不同,尽管有某些重叠,但是比例不大。”

楼市调控不排除出台更严政策可能

虽然此次中央仅再次强调严格执行限购、加强住房及土地供应等“老政策”,但是近期有关于二套房首付提至七成和上调贷款利率的消息早已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

陈国强表示,会议并未涉及具体信贷政策,实出乎众人之意料。但需要注意的是,虽未涉及但并不意味未来不涉及,其次会议内容丰富几乎涉及房产调控的方方面面,范围其实远超出传言的内容。

那么,中央在祭出“国五条”之后,未来是否会有更新更具体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房地产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因为房地产跟宏观经济的走势密切相关,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造成一些政策的微调。

张宏伟认为,从政策层面基调来看,鼓励改善型需求既然是既定的,那么,鼓励楼市改善需求就应该“降首付降利率”,而不是提高。牛凤瑞则直言,银行利率等信贷政策措施的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产生的效果更为直接,如果传闻属实对市场的杀伤力会很大。

伟业我爱我家分析认为,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深化、限购政策继续趋严与扩容,重点在于继续保持控制购房需求的力度,意味着更加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还将有望在部分城市出台。

(中国新闻网)

 

作者:杭州网综合整理 编辑:张梦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更多>>  
15个最佳异国养老胜地 
 
"世界末日"盘点全球 ... 
 
汪小菲否认张兰失踪 ... 
 
杨幂承认将与刘恺威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