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楼市陷入量跌价松 政策面调控将加速房价下降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10月06日 09:01:47 星期六  来源:新华网

  对于指望借助“金九银十”大捞一把的开发商而言,“跌”字却成了今年9月、10月楼市的主旋律,这势必加剧开发商的资金饥渴。而随着我国政府明确表态继续坚定调控房地产市场,专家指出,在房价天平正处于反转向下的关头,楼市下跌的节奏势必会加速,市场调整将不可避免。

  楼市陷入量跌价松

  从实际情况来看,9月、10月多个城市的楼市处于成交低迷状态。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从楼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向来是量在价先,楼市成交量的下降是必经的阵痛,然后才能实现部分高房价地区价格的实质性下跌。

  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分析可看出,全国房价拐点已初步显现。9月,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7个,持平的城市有29个。业内人士预计,10月份全国房价拐点的特征将更为明显。在市场方面,万科、龙湖、中海等龙头房企已开启了降价潮,万科在京项目金隅万科城预计三期开盘价为14000元/平方米,比之前便宜近20%。

  9月、10月份,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纷纷出现了一定规模的退房潮。分析人士指出,这既表明楼市投资投机者甚至是刚需急于在潮退之前逃离楼市以避免搁浅,也暴露出部分房企资金链有断裂之虞。

  政策面坚定调控将加速房价下降

  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坚定房地产调控信心不动摇,继续严格执行政策,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这对于近期泛滥的各种杂音无异于当头棒喝,等于告诉市场,房地产调控仍会继续,限购限贷等政策并不会退出。这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也必将加速房价的下降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房价开始下跌,效果正在显现,楼市正在降温,按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楼市调控将会收到积极效果。

  据记者了解,由于楼市量跌价松,全国土地市场也逐步趋冷,卖地难导致一些地方在调控上犹豫不决。陈国强同时表示,其实10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有一个亮点,即强调要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促进房价合理调整,以往很少单独提到这一点,这不仅体现了调控手段的丰富性,也更加体现出调控的针对性,即对一些地方捂地等行为予以警示,有利于调控的推进。

  而就在11月1日,广东珠海市开始积极执行限购限价的双限政策:本地居民、缴纳一年以上社保或纳税证明的外地人在香洲主城区只能新购一套房;新申请预售楼盘价格不得超过11285元/平方米。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调控仍在持续,短期内并没有松动的可能。

  少数项目会跌三成左右,多数项目将下跌一成

  对于开发商而言,借助“金九银十”赚个钵满盆溢无疑对缓解整个资金链状况意义重大。尤其是在今年,开发商资金链普遍绷紧,那么9月、10月的楼市收成势必进一步影响开发商的状态。

  陈国强表示,年底一般是开发商比较难熬的日子,他们既需要偿还信贷欠款,也需要支付工程款、员工年终奖,如果“金九银十”成交低迷,那么必将加剧开发商在与政策博弈中的失衡感。

  陈国强预计,在开发商普遍负债增加,楼市供应量增大、购买力不足的局面下,开发商必然更期望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模式,房价下跌的步伐有望加快,价格拐点有望加速确立。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底到明年初市场会迎来明显调整,但价格下跌的幅度并不会太大,更不会出现“硬着陆”。尽管政策面仍然从紧,但今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状况好于2008年,这决定了楼市的这波调整幅度不会比2008年更大,就项目而言,少数项目会跌三成左右,多数项目将下跌一成。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由于开发商存货压力比2008年更大,这意味着楼市的调整时间将比2008年更长,楼市或将步入漫长的阴跌中。2008年楼市下跌持续了6个月,这次时间可能更长一些,但深度要小,这与中国经济的调整节奏是一致的。这是我国政府主动调整经济、调控房地产的结果,总体来看,楼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陈国强表示,从目前政策释放出来的信号看,楼市调控从紧的方向不会改变,控制高房价的预期仍将持续较长时间,这将根本决定楼市的走势。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更多>>  
梅艳芳故居封闭7年首... 
 
杨钰莹鲜为人知的单 ... 
 
霍建华林心如姐弟秘 ... 
 
揭秘杨幂千万豪宅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