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开发商公然涨价? 三大信号直指深楼市渐近回暖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6月12日 09:23:42 星期二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日前,市场成交的回升,"红5月"的说法弥漫全城,部分开发商开始调高价格,而二手住宅的价格则开始回调,并开始有扭转长期一二手价格倒挂的局势。于是,沉寂已久的市场开始略显躁动迹象,是否房价已探底,并开始回涨?

  信号1

  政策微调迹象越来越明显

  目前不容置疑的是,这一轮的调控在力度跟时间延续性上是史无前例的,土地市场低迷,地方财政税收紧缩,但中央调控主基调不变,于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陷入一场纵深博弈。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试图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微调,皆被及时叫停,今年年初以来,全国共有21个城市楼市政策微调,而深圳也已降低入户门槛,并将对公积金政策有所松绑。

  此前有佛山、芜湖等的被叫停,如今的地方微调更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势。当扬州推出新政,虽然引起了市场诸多非议,而与此前的新政结果恰恰相反,住建部却对此加以肯定和支持,如此看来,后期将会有更多的城市酝酿楼市微调方案。

  另外,央行年内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也纷纷调降首次置业贷款利率。种种利好信号表明,楼市的政策环境有了明显好转。

  信号2

  开发商试水小幅涨价

  而经过长期的市场洗礼跟博弈,开发商一早已经意识到刚需主导市场的大局,"以价换量"是识时务之举,也是生存之道。于是,针对刚需的各种营销活动铺天盖地,营销尺度也逐步加大。

  经过年初"一成首付"、"3年110%增值回购计划"等大尺度降价举措,紧接着有楼盘直接降价,如首地容御、花半里等。但是春交会期间,深圳楼盘优惠幅度有限,仅是个别单位限量限时特价,甚至有的是清盘阶段的优惠价格。但4、5月份的楼市表现,成交回暖态势仍在延续。

  然而,相应的,一季度开盘颇为低调且谨慎,且基本上皆以低价入市,5月份开发商的推盘节奏明显加快,但价格策略似乎与此前略有差异,部分开发商改变了过往的定价策略,开始低调调涨价格,借以试探市场。如位于沙井的万科·翡丽郡5月19日开售第二批单位,均价从11000元/平方米涨至13500元/平方米,涨幅达22.73%。各种迹象表明,开发商开始躁动了。

  信号3

  刚需群"制造"成交小高潮

  近几年,市场就深陷观望,年初,深圳楼市经历了一段缓慢的复苏期,2月中旬之后,首先是二手市场恢复成交,3月中旬之后二手市场的正常周成交量都维持在千套左右。而新房市场,亦随之逐步恢复,2月11日,位于宝安的云顶嘉园开盘,高调抛出一成首付的口号,开盘当天几乎售罄,沉寂已久的市场似乎初现即将爆发之势。紧接着,大批的刚需盘相继低价入市,有招商果岭、招商观园、花半里等,开盘即热销。尤其是花半里,主打刚需产品,以低价吸引大批白领人群,问鼎全市销售之冠。刚需跃跃欲试。

  另外,近日有开发商在微博上发起的"有春天,有炽爱"的活动,从5月7日至18日结束,短短10天时间,就有220多人积极参与,都是实名实姓,该楼盘还未开售,短短半月时间其公司微博就积累了超过1300粉丝,可见刚需者的热情。目前刚需购房"窗口"已经打开,他们也不再淡定了。

  后市研判

  楼市将迎推盘和成交小高潮

  目前市场上,从政策面、到开发商、再到置业者,都开始变化了。存准率和利率的下调,买房的门槛相对降低了,楼市注定不再沉寂,而出于经济放缓、流动性不足的压力,预计央行会向市场释放略微宽松的货币信号,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微调,对各方心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市场预期开始出现波动,而不像此前是一味地看跌情绪。预计后市推盘量将迎来一个小高潮,与之相应的成交量也将会有明显上升,部分楼盘出现价格逆市上调的情况也不能排除,但从总体的市场走势来看,楼市调控尚未终结,目前的成交量仍在历史低位,个盘的影响较大,房价仍有下调的空间,我们需要一个更长的周期去判断其是否已探底。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更多>>  
刘欢20岁女儿刘一丝 ... 
 
李清照父亲是楼市预 ... 
 
迪拜水下酒店外形似飞船 
 
老外眼中的中国十座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