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传银监会重启房地产信托窗口 并购资本将出手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4月17日 15:09:51 星期二  来源:都市快报

  房地产信托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先是有传闻称,银监会拟叫停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信托资产(主要是房地产信托),传闻尚未平息,关于银监会重启房地产信托窗口指导的消息又接踵而来。而据普益财富数据,上周竟然没有一只新发信托投资于房地产行业,这种情况在过去两年中极为罕见。随着房地产兑付高峰到来,开发商、信托公司会越来越紧张。

  重启窗口指导

  据杭州一位专业房地产律师透露,上周,多家大型信托公司接到了来自银监会的“窗口指导”电话,此次“窗口指导”没有提出新的监管工具,但特意强调以股权投资方式运用信托资金,实际上是融资类业务的,要符合“项目四证齐全、项目资本金达到30%,开发商二级以上资质”三个条件。

  这个简称“四三二”的窗口指导在去年6月份就曾提出过,但执行一段时间后又放松了。这次重启,主要是为了严格控制房地产信托的增长规模以及融资风险。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2011年房地产信托真实的融资总成本大多会超过15%,最高的超过20%。申银万国测算在16%左右。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四三二”窗口指导中最要命的是“二级以上资质”这一条。目前杭州众多开发商中,除了广为人知的大型开发商,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开发商,甚至是一些外来开发商成立的项目公司,绝大多数达不到二级以上开发商的资质。这些开发商,多在2009年左右成立,有些是自然人股东凑钱或借钱发起,由于在拍地、开发、运营等领域并不专业,加上连续的房地产调控,不少开发商被土地套牢,资金难以为继。而银监会重启窗口指导,又切断了它们通过信托融资的渠道。

  事实上,即使银监会没有重启窗口指导,开发商要想通过信托融资也很难。据了解,目前杭州具备国有控股背景的信托公司,基本上停止了新的房地产信托项目,那些仍在发行的信托公司,也在融资率、股东资质、还款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

  变相展期

  另一方面,房地产信托已进入集中兑付期,由于连续的政策调控,开发商正面临极为严峻的兑付风险,各种缓解压力的办法浮出水面,不少开发商借新债还旧债,有的则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信托项目再发行债务,但这种变相展期的方式也面临着与监管部门的微妙博弈。

  3月中旬,杭州某知名开发商发布公告,公司拟以持有的三家酒店未来投资收益权出让到期回购方式,向信托公司申请融资贷款。该公司刚刚公布的年报显示,虽然2011年实现净利润同比翻番,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际净利润仅数百万元,同比大幅下降九成。而该公司今年到期的包括信托融资在内的债务,以及计提利息等财务费用,已接近净利润总额,另外还有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100%的融资担保,面临较大的信托偿付压力。

  就在不久前,国内还出现过以房地产信托受益权作为融资标的的信托计划,实际上是打擦边球,借新债还旧债,以拖延兑付时间。

  另有消息称,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都在低成本接盘房地产信托产品,再以资产管理公司的名义发债。这种做法同样能实现转移债权人,并暂时规避兑付风险的目的。

  据了解,杭州将与全国同步,在五六月间进入今年第一轮房地产信托集中兑付期,目前有不少房地产信托项目正在与资产管理公司接触,希望能够被收购。有业内人士称,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房地产信托项目后,发行的债券年化利率超过20%,属于“高收益债”。

  从房地产信托自身风险来看,房地产信托并购资本的出现将对冲掉不少房地产信托违约风险,信托投资者同样能够收获本息。

  不过,这种变相展期的做法也面临着不确定性。有消息称,银监会担心房地产信托风险向资产管理公司转移,有意限制,但禁令至今尚未下达。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更多>>  
新妈孙俪豪宅内景曝光 
 
凯特·温斯莱特豪宅 
 
整容削脸反变丑的女星 
 
赵薇七星级餐厅豪宅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