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楼市新闻>>国内外要闻>>
2012避免买房后悔 详解理性购房九大参考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3月12日 10:08:04 星期一  西安晚报

  很多人买房前急噪,买房时冲动,买房后后悔。出现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买房行为进行理性分析。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买房是大宗消费,更是人生一件大事,我们在买房前必须进行理性分析,具体体现在九个方面。

  参考一:买房动因

  所谓买房动因,就是我们在买房前须清楚自己为什么而买房,并且要清楚支撑我们买房的理由是否充分。每个人买房的动因都不尽相同:有的人是为了自住、有的人是为了投资、有的人是为了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有的人买房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有的人买房是为了结婚、有的人买房是为了子女入学;有的人买房是为了保值、有的人买房是因为有了偶然所得却不知如何合理支配、有的人是被迫变相买房等。

  建议:不太赞同因结婚、面子等而借贷买房,因为这些想法于己、于家都是极不利的。

  参考二:人生定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也有对自己人生进行定位的权利。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定位将令一个人的处事方法和行为产生不同。在买房与否的问题上,每个人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买一套房子是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有的人认为赚了点钱首先应改善生活、有的人认为事业过得去即可关键是要生活得好,这样的人最易加入买房大军;有的人认为应以事业和发展为重、有的人认为应将资金进行合理规划、有的人认为房屋的功能仅为居住,这样的人大多选择租房。

  建议:年轻人当以事业为重,不要过早投入买房行列。

  参考三:个人状况

  我们在进行每一项消费时都要依自己的状况而定,包括自己的工作状况、健康状况、情感状况等,因为不同的状况将对自己的消费所带来的后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对于个人来说,买房只是其众多消费行为中的一种。故在买房之前,我们需衡量一下自己的个人状况。

  建议:在个人工作不稳定、健康状况不好、情感出现危机这项中,如果占一项以上,就不太适合买房。

  参考四:家庭状况

  有家庭的人在进行消费时都会依据家庭状况而作出相应决定,同样地,我们在买房时也需衡量自己家庭的状况,包括家庭收支状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成员情感状况、家庭成员事业状况等。

  建议:惟有对家庭状况作出理性分析,才能正确得出买房与否的结论。

  参考五:经济能力

  我们每个人在决定自己的消费或投资行为时都要衡量自己(或家庭)的经济能力。比如说,我们大多数人不会考虑开奔驰车、穿阿玛尼、戴江诗丹顿,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进行合理的消费规划。同样,我们在选择房屋消费时也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切忌盲目攀比。

  建议:前期,有很多人根本不具备买房能力,可在盲目的心态驱使下投入购房行列,这种行为与普通人买奢侈产品无异。

  参考六:经济形势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于我们的消费特别是大宗消费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在目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收入预期都不得不调低,这样,我们在进行大宗消费时就必须要冷静、谨慎。

  建议: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购房慎重,不宜急于出手。

  参考七:国家政策

  由于目前商品房不能满足民众普遍的住房需求,政府会在不同时期都对商品房市场进行调控和理性引导。中国房地产市场并非完全处于市场经济时期,因此,我们不可忽视国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建议:在目前政府大力兴建保障房、鼓励开发商兴建中低价商品房并降价销售、限购的政策环境下,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必将长期存在。这样,我们在决定买房之前,就从容许多。

  参考八:市场状况

  任何一种商品,在卖方市场环境下都比较受热捧,而在买方市场环境下则相反。在房地产火爆时期,商品房的价格就是在热捧之下被盲目推高的。

  建议:消费者在目前的市场态势下,应以观望心态去选择房源。

  参考九:买房时机

  在决定买房前,必须分析一下市场状况,看买房时机是否合适。对于自住需求者在房价处上升通道或平稳发展时都可以考虑买房,而在房价处下跌态势下切忌买房。现在有一些人鼓吹只要是自住需求,买房就不必犹豫,此说法显然是在为既得利益集团摇旗呐喊。因为,我们每个人赚钱都不是很容易的,在房价处下降通道时买房无异拱手送钱于人。至于说投资,那就更要谨慎了。

  建议:其实,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投资房产是极不明智的。对于部分人的房产是最佳投资工具论点,有些专家一直持反对态度,笔者观点是目前中国房产根本不具备投资价值。

作者: 编辑:袁芳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