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下跌节奏加速 网民:深度博弈需政策跟进 |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11月08日 14:33:43 星期二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据报道,9月、10月上海一手房局部个案出现“跳水”行情,上海的二手房成交量和单价目前也在持续下滑,其中上海的大户型房源降价幅度高达15%左右。北京9月和10月楼市价格虽然没有大幅下降,但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迎来了交易量创历史新低的局面。而深圳市区周边的楼市,现在也是降价声一片。价格开始松动之时,有一些开发商选择直接卖掉公司,套现离场,北京产权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最近挂牌出售房地产企业股权和项目都出现了井喷。 不少网民认为,国家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巩固成果十分必要。同时,楼市进入深度博弈期,缜密有效的后续政策考验着各方智慧。 楼市下跌节奏加速 署名“陈真诚”的博客文章说,刚刚过去的10月,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乃至更低级城市,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而言量价齐跌,全国性房价降价潮已经开启,并大有继续蔓延之势。市场预期,将有更多地区更多开发商陆续加入到降价阵营,并可能加大降价幅度。 署名“余丰慧”的博客文章说,目前,一些城市的房价开始有下降苗头,一些二、三线城市虽然还在涨,但涨幅开始减小。这充分证明本轮最严厉楼市调控政策是对路的、有效的,说明把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作为调控商品房市场的重点是正确的。在税收手段、信贷手段对抑制投资投机需求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出台限购政策,对投资投机性需求下猛药是正确决策。目前,房地产调控进入了十分关键时期。只要调控“发条”不松懈,房价向下拐点将不期而至。更为可贵的是,民众对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在改变。 署名“谢逸枫”的博客文章说,随着政府明确表态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楼市下跌的节奏势必会加速,市场调整将不可避免。 降价不能解决房地产问题 署名“钱永伟”的博客文章说,目前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不仅仅是房价的降和降多少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中国的房地产成为社会问题是因为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买家、卖家和政府。现在社会的焦点集中在房产降价,那只是将开发商和买家拿来讨论,而形成房地产的问题是社会系统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出现简单的房产价格下降,新的社会问题又会再现。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的房地产问题确实不是仅降价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要将房地产市场当成资源开发来对待,应该制定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政策,社会的房产占有欲也要受到限制,这才是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 署名“李战军”的博客文章说,对房价目标而言,究竟是以遏制过快上涨的房价为目标,还是一定要让房价在同比和环比上都呈现实质性的负数为目标?如果一定要以房价下跌为目标,那么量化指标是多少?这些年在具体政策执行中,有矛盾和打架现象,总体反映出我们的房地产调控缺乏顶层总体设计。而政策之间的衔接性、稳定性和科学性缺失,因此造成了政策效用短期化,政策适用区域化的结果。 楼市深度博弈需要政策跟进 署名“余丰慧”的博客文章说,与此同时,楼市调控进入了深度博弈期。在目前楼市调控深度博弈的十字路口关键时期,预调微调主要是应对经济可能出现的下滑苗头,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旨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和动摇目前的楼市调控政策,不会改变楼市调控向纵深挺进的方向。必须使得房价有一个合理调整和明显下降,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调控政策的成效”,才能达到国务院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另一手抓好抑制投资投机等非正常住房需求。要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财税、信贷特别是限购政策。 署名“李战军”的博客文章说,现在调控的目标一方面是抑房价,一方面是提供更多的保障房。 署名“朱大鸣”的博客文章说,对于房地产市场,期望中国的信贷制度能够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一个真实按市场需求运转的信贷,才是一个相对公正和高效的信贷体系,才能支撑起经济的持续增长。 |
作者:于璐 整理 编辑:袁芳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