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流标353块 房企土储战略显著收缩 |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8月05日 09:49:51 星期五 来源:京华时报 |
春江水暖鸭先知,楼市的寒意总是率先在土地市场上弥漫开来。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土地流标353块,比去年同期增长242%。北京、大连、温州、武汉等去年土地成交活跃的城市,都频频出现土地流标现象,7月份以来尤其明显。 万科、远洋等房企均明确表示,下半年要谨慎拿地。“勒紧腰带,度过寒冬”,已然成为业内共识。 土地流标 频现 大兴区孙村组团三期B-07地块挂在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网站已经一个多月了,原本应该从7月20日就开始挂牌竞价,但至今仍未有一个报价。 截至记者发稿,在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网上,还有5块跟孙河B-07地块类似的土地,挂出最早的是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央设施区西区南侧商业金融用地,其竞价期开始于2010年12月9日。这5块土地分别位于房山、大兴、顺义、平谷,主要是住宅用地。若在去年,有两块甚至有可能成为热点地块。但时运不济,这些地块至今无人问津。理论上,这些地块并不叫流标,因为还没开始竞标,但挂出来数月无人应价,已经成为“活死地”。 孙河组团三期B-07地块再无人应价,很可能也会成为一块“活死地”。 土地市场急剧降温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北京,已经在全国重点城市急剧蔓延。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各省市中,房地产市场最热的浙江省土地流标现象格外严重。据浙江土地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浙江省流拍的土地共计121宗,流拍土地约合4893亩。其中,温州流拍的土地最多,达到30宗,流拍面积约1096亩。 寒冬意识渐成主流 一位开发商表示,无论流标也好,无人应标也好,下半年土地市场这样的现象将会急剧增加,“勒紧腰带,度过寒冬再说”。 阳光100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认为,下半年的形势很不乐观,限购在加紧,金融政策继续收缩,开发商的资金链日益紧张,未来房价回落预期在明显加剧,势必会影响到地价回落,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选择收紧资金,减少拿地。 在北京高策房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李国平看来,当前出现的频频流标现象是预料之中的。“经过上半年宏观调控,市场观望期已经结束,在保障房和供应量持续上升的冲击下,城市边缘地带的新兴住宅项目目前竞争渐趋白热化,房价下行的认识日渐清晰,开发企业对拿地后的市场走势很不乐观,因此土地市场必然会出现降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告诉记者,目前开发企业对土地市场的心理预期已经发生了变化,“依然对地价的承受能力往往取决于现在的售价,在基于未来房价依然会上涨的基础上,即便用相当于面包的价格拿了面粉,但来年还是能卖出新的面包价,但是现在市场变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根据目前房价拿了土地,明年是否能卖出跟今年一样的房价?” 土储战略显著收缩 据某机构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国土地流标数量达到353块,比去年同期增长242%,其中,住宅类土地流标数量为163块,占比达到46%。而7月份土地流标的情况格外严重,高达61块,基本相当于1-2月流标数的总和。 北京万科董事长毛大庆表示,三季度土地市场表现至关重要,相对于拿多少地,他更关心“今年拿的土地,明年是否能卖掉”。因此,他表示,万科下半年依然会拿地,但将会非常谨慎,“会非常看重土地的质量,如地铁沿线的土地、产业园附近的土地等优质地块,而且,不会以‘志在必得’的心态拿地”。 范小冲也表示,阳光100的拿地策略也非常谨慎,“注重可持续发展性,谨慎拿地,与地块的数量相比,下半年,我们将更看重地块的质量。” 远洋地产总裁李明上半年就表明了远洋今年将放缓拿地,“虽然有的企业能够反周期抄底,不过大多数企业还是会顺应行业周期拿地,在行业低谷期紧缩,以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况且远洋2010年新增土地储备量较大,现在的土地储备规模足够6-8年发展。” 多种渠道储备土地 虽然凛冬将至,收缩土储战略已经成为业内大多数开发商的共识,但只要还想在这个行业发展,土地储备犹如种子,只能在春天来临之前储备。因此,尽管土地市场的疯狂不会再现,但储备土地依然是大多数开发商的必做功课之一。业内人士认为,多渠道、低成本拿地,将成为下半年乃至来年土地市场的特点。 在当下,不同的房企将会有不同的选择,大部分房企会选择收缩战线,放缓扩张速度和拿地力度,但也不乏有现金相对充裕、实力雄厚的房企伺机并购,拓展市场占有率。对于行业巨头而言,每一个行业低谷期都是发展的黄金时期。业内人士认为,土地市场的并购将先于企业整合之前。 |
作者: 编辑:张梦婕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