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加息开发商资金链条绷紧 今年房价会下跌吗? |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7月11日 09:43:49 星期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日前,央行宣布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调整后,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这就意味着普通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一年期贷款利率提高达6.56%,也使得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增加。 但多数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央行宣布再次加息,凸显出当局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同时,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无疑也增加了有力的调控砝码,甚至会直接促成房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速下滑。 加息使购房者成本增加 加息会对普通购房者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可以来算这样一笔账:以贷款20年还款100万元,这次加息前,等额本息还款月供为7633元,还款总额为183.2万元。加息后月供为7783元,比加息前增加150元;还款总额为186.7927万元,比加息前增加35912元。 "对于购房者来说,加息无疑是不利的消息,尤其是需要依靠申请房贷购房的购房者,不仅意味着房贷审批将会更加严格,而且即使通过审批,付出购房成本也会大幅增加。"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逸枫认为。 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也认为,"加息对"房奴"的影响最大。"现在很多银行已经取消首套房优惠利率,再次加息后产生的贷款成本不断增加,对于按揭的市民来说是一笔较大的负担。对于首次入市者也会有影响,不少首次置业者不会一次性付清房款,目前房价高,房贷也高,会迫使部分购房者推迟购房。据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预测,加息后商业贷款购房比例将缩减到20%以内。 上半年多数城市房价回落 今年以来,在"新国八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地方调控细则与调控目标"、"限购限价"等利器调控下,全国楼市总体呈低迷态势,多数城市商品房成交量下降,房价开始回落。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监测的30座主要城市中,有17座城市上半年商品房成交量下降,且多数降幅明显。主要城市中,近半数城市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小幅下降。重点城市中北京、杭州和深圳成交均价同比下跌;重庆、上海和天津同比上涨,其中重庆涨幅最大,达30.1%,二、三、四线城市也越调越涨,涨幅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明显降温,土地拍卖市场底价成交、流拍现象不时出现,北京、上海等地土地出让收益明显减少。 "调控政策对市场作用的效果正逐渐显现。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更明显的成效。"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政策重心是在供应上"做加法",在需求上"做减法",加大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应,压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同时,调整楼市发展模式和结构关系,改变此前过于偏重商品房建设,以及改变投资需求与自住需求、住宅和非住宅地产的比例关系等。 房价下行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加息的"靴子"已经落地,对于当前成交低迷、房价明显松动的楼市而言,加息和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威力。而且,韩世同预测,现在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3.5%,负利率情况突出,存款利率还有1-2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因此加息空间仍然存在。 此前,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大量资金被冻结,开发贷款难成为普遍现象。限购控制人们买房,加息则影响人们的预期,加剧观望,将使开发商资金链进一步绷紧。 "加息会降低购房者的热情,开发商的销售压力会增大,预计接下来楼盘降价促销或会增多",韩世同认为,加息效应释放,很可能使得7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呈负数。加息的直接作用是增加开发商的融资成本,这将逼迫开发商为保障资金安全而降价促进销售。预计下半年随着供应量的增加,成交量将出现回升,楼市将呈现量升价跌的局面。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也认同,7-8月份是房地产市场的降价的关键节点。钟伟表示,既然货币供应决定房价涨跌,那么央行收紧银根,房价短期内出现下跌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钟伟强调,此次降价并非是开发商的简单促销,而是出现真正的降价,其标志是新盘低价入市,如今深圳已经率先出现这种迹象。 |
作者: 编辑:袁芳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