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楼市新闻>>本埠要闻>>
健全“三改一拆”管理机制 ,西湖区拆违控违取得新突破
house.hangzhou.com.cn 2018年08月07日 14:19:18 星期二  杭州网

在杭州,通过“三改一拆”违建拆除,乡村变美了,老旧小区换新颜了,脏乱差不见了,危旧房得到了修缮……近日,记者从杭州市“三改一拆” 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三改一拆”推进5年多,杭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周,浙江公布新一批“无违建县(市、区)”,桐庐县榜上有名;同时,上城区、西湖区、余杭区获得“基本无违建县(市、区)”的荣誉。

“创建是手段,巩固是关键,”杭州市“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做好新建违建的防控工作,杜绝拆复建现象的发生是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无违建创建’工作要坚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所取得的成果。”

西湖区是杭州市首批获得“基本无违建县(市、区)”称号的主城区之一。目标已完成,“接下来,不仅要拆旧违,还要控新违。”西湖区“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规范居民行为,杜绝私搭乱建现象反弹,西湖区边摸爬,边探索。

“蒋村经验”:与物业联手,全面落实“报告制度”

西湖区蒋村街道地处国家5A级景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近几年来,蒋村街道全面推进“无违建镇街”创建活动的工作进程,城市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提升。

为彻底解决拆违“风暴”后容易产生拆复建所带来的“破窗效应”,街道从强化源头防控入手,按照市城管委、市房管局,市“三改一拆”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文的《关于建立违建信息登记报告制度,有效处置在建违建行为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在辖区范围内20个住宅小区全面部署落实《住宅小区违法建设物业发现登记报告制度》工作。

蒋村街道在建立和完善各项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与8个社区和20个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了《制度》的目标责任书,层层明责、层层落实、层层见效,街道为全面推进《制度》的落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制度》执行的主角,是确保此项制度落实的第一责任人。某物业工作人员说:“对进入小区做装修的人登记造册,统一出入证件,对进入小区的建筑装修材料问清用途并登记,我们在巡查中,重点查看已登记装修的业主,如果发现搞违建,现场进行劝阻,如果不听,就马上报告社区和执法中队。”

住宅小区违建发现登记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从违建的萌芽状态就进行了全程管控,有效地解决了住宅小区内违建发现难、执法难、拆除难的问题。

社区还在小区门口安置防违控违信息公开栏,让老百姓知道了什么可以搭,什么不可以建的规定,同时也让老百姓参与管理和相互监督。

“西溪经验”:科技引领,让违建治理充满“智慧”

西溪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内共有老旧小区 90个、高层建筑120幢、老旧小区占比近80%,有58个无物业入驻的准物业小区,这些小区的共同特点是“老、旧、破、小”,并且小区内四通八达,没有固定的出入口,给拆违控违的源头管控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西溪街道从2014年开始“无违建”创建工作,2017年成功创建“无违建”街道。如何巩固无违建创建成果,从源头杜绝违法建筑再抬头,做好长效管控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难点。

违建防控方式方法的探索中,西溪街道先后引入各类高科技“新武器”,让违建防控工作变得“智慧”而高效。

在拆违控违推进过程中,西溪街道在全区率先引进“遥感式”理念,借助卫星遥感技术采集信息前后对比,对违建进行认定;利用无人机航拍助力控违执法,克服取证对比难等诸多工作弊端,让违法建筑无处遁形。先后组织航拍5次,发现疑似违建8起,有力保障了执法工作。

另外,西溪街道还用好“互联网+”新手段,巡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疑似违建,立即将情况进行上报。接到信息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控制违建行为。用微信工作群,实时播报当天巡查情况和问题,分享工作经验,建立起“线上信息共享、线下网格化防控巡查”的防控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西溪街道注重营造“无违建”新氛围。充分运用辖区内滚动电子屏、户外显示屏等宣传无违建创建工作;积极与媒体沟通,对区、街无违建创建成果进行报道和展示。

引进“智惠”手段后,辖区居民对控违工作知晓率不断提高,对拆违执法更加信服,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同时,为推动控违拆违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者:记者:葛晓路 通讯员 方从军 林小平 编辑:赵群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