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我虽然激进但也有相对谨慎的地方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9月13日 07:59:34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在叶振华工作初期,参与投标的那些项目,如今很多已经步入了开发正轨。比如他在2007年,和自己的老同学、新晋刚刚升任广宇集团董事长、同为杭州地产少帅代表的王轶磊拿下了东南面粉厂地块。比如他在2009年,和比他稍长几岁的昆仑置业董事长叶健,进入丁桥一宗宅地。前者,他带领着一个精兵强将的团队,致力于在这样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上打造出一个最好的“武林外滩”;后者,即是今天的“玺之湾”。“看得多,学得也多。”他这样概括近三年来的操盘心得。

  少帅们强强联合开发项目

  在杭州西湖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房集团),访客如果是前来拜访叶总,前台的工作人员一般会询问一句,是找小叶总还是大叶总。

  小叶总就是今年3月刚刚升任西房集团总裁的叶振华。与他的同学王轶磊留在国内直接进入广宇集团不同的是,2002年,叶振华选择前往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叶振华称,“其实在顺利完成4年的学业之后,我很希望继续留在加拿大深造。但是当时国内的房地产形势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我父亲就对我做起思想工作,他认为工作中的锻炼可能更为合理。”

  至此,即将而立的叶振华从2007年开始正式进入西房集团工作,再到2010年正式调任为西房集团副总裁。2012年,是叶振华开始全面接班这家在杭州有着深厚积淀的房产集团的第一个年头。

  “这几年我在西房的工作,以具体的项目操作为主。这方面,父亲还是很放心的,平时过问也比较少。”前身为国企的西房集团,除了叶氏父子作为绝对大股东外,目前也有一些小股东。他们构成了西房集团的决策层,共同决策西房集团的发展方向,并对项目的工程质量、重大节点有所关注。

  与此同时,自担任西房集团副总裁始,叶振华就分别选择了与其他老牌房企强强联合操作项目的一个鲜明特征。或许是因为经历的相似以及年龄的相近,叶振华分别与昆仑置业、广宇集团联合开发项目。三个地产少帅之间的联姻也一度成为业界的一个谈资。

  和父辈相比,我可能更加激进一些

  造成改变的并不仅仅是公司的合作伙伴。

  对于一家被叶振华视为是“老牌国企向建立起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现代公司”过渡阶段的西房集团而言,其公司的用人标准上,在最近几年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目前公司有很多从国企时代留下来的老员工。这一部分老员工,他们对公司充满了感情,和现在一些民企的员工相比,无论是责任心还是忠诚度都要高出很多。如果说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工作的节奏上与像我这样的80后有所不同。”

  叶振华的用人标准是,更富有活力,更富有个性。“在用人的最主要标准上,其实我的看法和父亲是一致的,那就是先做人,后做事。”尽管主标准相同,但是父亲用人更为谨慎。直到叶振华进入西房集团,他开始招募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公司,甚至参与重要的岗位。

  “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在于给员工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在叶振华看来,过去,父亲提出一个想法以后,员工往往不会提出更多的异议,这样既限制了企业,也限制了员工自身发展。身为80后的叶振华,在这一点上则大为不同:“现在公司的一批骨干员工主要都是75年生人,而我是80后的,我们下了班以后,身份就是一样的,经常一起出去吃饭,彼此之间代沟比较小,距离比较近,交流起来也没有什么屏障。”他这样说道。

  “和父辈相比,我可能更加激进一些吧。”对于这个激进,叶振华的诠释是,提出的要求更多,对问题的把控性更强,看待事物的前景视野更广。

  积极开拓三四线城市市场

  “老一辈人的接受程度和年轻人不同。从小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我对他的脾气比较清楚,当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在和他的沟通上就会比别人更加顺畅。”作为老牌房企,西房集团过去以开发住宅项目为主。而叶振华本身对商业项目充满了兴趣。在他的建议下,西房集团在近几年也开始涉足此前极少关注的商业地产开发领域。他表示,尽管目前西房集团持有物业的年租金收益已经达到一亿元左右。但这样的成绩显然并未让他感觉到满意。“未来几年,我希望西房集团继续在商业地产领域有所作为。”

  作为始创于1984年的西房集团,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房集团也经历了旧城改造向开发市场化楼盘的转变。两年之前,叶振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经表示,除了在杭州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外,在主城区方位内争取再拿1—2个项目,同时还将以马鞍山等地为对外拓展的基本点,积极开拓三四线城市的愿景。两年以后,上述的一切均在稳健的部署下得以实施。

  以已经深耕十年之久的马鞍山为例,叶振华表示,今后的西房集团异地拓展路径将会以此为中心,逐步扩充到整个长三角区域的三四线城市。“县域城市有着非常巨大的刚性需求,尤其是当杭州市场的房地产开发水平已经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寻求异地的突破会是当下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坚持创造经典的西房法则

  政策的不断收紧,购房者心理的不断改变——面对本轮宏观调控,叶振华表示,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作为专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西房今后的发展方向不会偏离主航道,相反会跟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变化,更加用心地把产品做好,“关怀城市,创造经典的西房法则在我这里会更加坚持。”叶振华说。

  当然,叶振华同时表示,今后的投资决策会更加谨慎。

  西城广场是西房旗下的一家商业地产项目,叶振华兼任该子公司的董事长。作为城西的商业地产标杆,现在叶振华正和他的团队积极研讨商业地产的复制模式和经营策略,但对此,他表示还要向万达等国内一流的商业地产公司学习,决策必须建立在全面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房地产市场瞬息万变。作为开发商,叶振华坦言,后市如何变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规规矩矩地把本业做好,对得起跟随我们的客户,维护好西房这块三十年的品牌,是必须持之以恒的宗旨。“这几年我一直为此焦虑。”他坦言。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持持续稳健的前进步伐,就显得非常重要。

  尽管后市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叶振华表示,在未来,集团的主业放在房地产开发方面。“不进则退。我虽然激进,但也有相对谨慎的地方,尤其是处在现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所有的投资都应该用在刀刃上。西房集团一直以来的基础相对较好,目前手中所持有的物业也比较多。我不希望企业决策出现偏差,那是要摔跟头的。”

  新闻背景

  十年交接班大局最后落幕

  少帅王轶磊正式接管广宇集团

  9月5日,杭州上市地产公司广宇集团发布公告,宣布由“总裁王轶磊接任董事长职务”,这标志着这位杭州地产界口碑颇佳的少帅正式开始掌舵广宇集团。

  据传,在王轶磊青少年时期,父亲王鹤鸣并不想儿子重走自己的路,只是希望儿子长大后,可以做一名“律师”或者“医生”,可以拥有一间自己的事务所,过着轻松而又体面的生活。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尊重了王轶磊的个人选择,在高中毕业后,选择了经营管理专业,这是他个人的理想与喜好。

  在广宇集团一些高管看来,王轶磊与其他同龄接班人最大的区别是,“既是二代,又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他既不是‘家族受命’,也不是一蹴而就”。

  自2002年以来,王轶磊便以半工半读的身份进入广宇集团,从事一些最基层的工作;2004年本科毕业以后,正式任职董事长秘书、董办主任、董事会秘书、副总裁、常务副总裁、总裁、副董事长等职;其间,还挂职西城年华、西城美墅、上东城等多个项目,从设计、营销到投融资一线,都能看到王轶磊的身影。同时,王轶磊在广宇集团严格的“学者型高管团队”体系中,还在业余时间先后完成了城市规划研究生、MBA、EMBA、金融管理等专业学科与学历的深造。二代的身份,对于王轶磊来说并不意味着可以走捷径。

  这也与父亲王鹤鸣“六年培养一位独当一面的中层,八至十年培养一位总裁、董事长”的想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王轶磊履任总裁、董事长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并不比那些“新生代草根职业经理人”少。

  “稳健”,这是杭州地产界对于广宇以及前任董事长王鹤鸣的一致评价,在企业经营管理与投资中如此,在此次交接班中也是如此。王鹤鸣坦言,在2000年广宇集团转制、王轶磊自主选择经营管理专业之后,就已经启动今天的交接班计划。

  从出生于1960年代的董事、副总裁邵少敏博士的引进,到任职广宇集团20年左右的江利雄、胡建超两位中生代副总裁的培养,以及副总裁胡宁博士、董事会秘书华欣、总会计师陈连勇等新生代高管成员的物色与培养,王轶磊所接任的,除了董事长、总裁职位与权限之外,还有一支强大的、稳健的、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管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王轶磊有着与父亲一脉相承的稳健和低调。他表示,将坚持广宇集团的既定战略,坚守90%以上的房地产主营业务,在房地产产业内做好结构调整。这些调整包括更多地为为普通大众造房、更多地造实用型成品房以及跨区域的调整,特别是“成品房”之路的探索与成品房供应量的提升,将成为广宇集团未来的战略着力点。

  对于此次广宇集团换帅,地产界评价认为,与其说这是一朝换帅,倒不如说这是‘十年交接班大局’的最后一幕;与其说这是董事长的换任,倒不如说是高管团队建设的最后更迭;与其说是‘王鹤鸣时代’的过去,倒不如说是“小王执牛耳、老王谋大道”时代的到来。

作者:陈卿 毛雨佳 编辑:张梦婕
更多>>  
揭秘杨幂千万豪宅 
 
李晨质朴家居写真 
 
四大导师豪宅遭曝光 
 
体坛明星千万豪宅揭秘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