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那些,被错过的价格最低点的楼盘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5月31日 08:18:52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手记

  不要在等待更低的过程中

  错过最低

  我们都不是神人,无法掐指一算,就得出最精准的预测。就像谁都无法自信满满地说出,楼市的底部到底在哪里。

  今年一季度,迫于销售压力,有的楼盘开始选择降价快速出货,缓解资金链难题,将降价风暴蔓延至楼市各大板块,除了下沙、临平、老余杭这些价格一再被筑底的区域,原先独善其身的滨江、申花等板块也没能坚守住价格底线,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地价格大战中。有媒体曾做过估计,目前杭州有超过30%的楼盘降价30%。

  面对价格的诱惑,部分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开始结束观望,出手买房。楼市买卖双方长期的“掰腕”僵局开始出现戏剧性的转变。至少,开年以来,杭州市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量几乎是“坐着火箭”在增长,市场回暖迹象非常明显。3月份,杭州主城区共成交4319套房源,创近15个月以来的最高成交量;4月份,杭州主城区商品房共成交4196套,创近16个月以来月度成交第二高。5月的杭州楼市,依然延续“金三银四”高位成交,成交量或创今年新高。

  经过一段时间“以价换量”的博弈后,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悄然升级,不仅不少楼盘开始缩小降价幅度,而且开始试探性地提高价格。对楼市来说,新一轮价格调整已经开始。当然,这仅限于部分前期降价热销的明星楼盘。

  如果说第一轮降价的楼盘,开发商制定价格的标准还是“成本计价法”。那么,后期诸如曙光之城、四季公馆等引发的新一轮降价,开发商制定价格的标准已经是“唯市场论”,即市场能接受什么价格,就卖什么价格。这些用力生猛的降价,刷新了杭州整个楼市或板块的新纪录,对个盘来说,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亏本割肉”。

  所以,在这样的开盘价格策略下,我们就很好去解释,为什么市场欢迎的程度空前,为什么会出现漏夜排队,为什么会有人想方设法弄一套房子,为什么会有日光盘的重现。人们为之疯狂的程度,其实是对产品和价格本身的“倒挂”认同。

  对前期销售几乎是贴地而行,在短期内销售一空的的楼盘,如今采取的小幅上涨价格策略,个人认为,这其实更像是一种“补涨”行为,是属于真正的触底反弹。

  其实,自“杭州日报H5购房顾问团”成立以来,经常有购房者提出同样的问题:就是房价还会不会涨?这个楼盘值不值得买?我们回答过很多次,这次也不妨再重复啰嗦一次:如果你是位需要买房的刚需人士,一方面期望房价跌得更厉害些,能够好让你入市捡便宜;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刚一下单,楼盘就降价了,抄底不成反而被套牢。那么,建议忐忑的你,去重点关注那些前期已大幅降价的区域,然后再去关注这个区域里那些价格已经降到底的个盘。除非你指望开发商白送你一套房子,要不然那些成本价或者亏本卖的楼盘,除了需要考虑后期品质能否到位,大可安心入手了。

  当然,我们还不得不关注政策层面的信息,因为这决定着一个行业短期的波动和长期的兴衰。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此前,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强调的则是“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有媒体猜测“稳”字当头,或许意味着中央对各地“微调”的容忍度将有所提高。重庆松绑公积金贷款,湖南省降低首套房首付、减免税费等政策出台,扬州对个人购买成品住房进行奖励、厦门多类人有望获得购房资格等等,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近40个城市出台楼市微调政策。这或许也将对后期楼市的走向产生微妙影响。

  个别开发商稍微收缩了一下优惠,小涨了一下价格,或许无改全国房价仍处于下行通道的趋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随着两年多的房地产调控效果的逐渐显现,楼市整体的降幅已经开始收窄。所以,就算你还未能看到市场的底部,但是有些个盘的底部,却已经很明白地呈现在你眼前了。

  买房和买股票一样,对购房者来说,所要遵循的只是主动权,不要去盲目贪恋波谷最低点,因为你很有可能得不偿失。说白了,不要因为等待更低点,而错过最低点。

 

作者:胡灵波 编辑:张梦婕
更多>>  
李清照父亲是楼市预 ... 
 
迪拜水下酒店建设蓝 ... 
 
老外眼中的中国十座 ... 
 
明星北京豪宅全面曝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