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曙光之城“破发”引发的楼市三问
曙光之城都亏本卖了,还有哪个楼盘不能亏本卖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3月15日 09:22:03 星期四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怎么看待亏本销售? 在市场混总会有亏有赚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节节败退”,降价声此起彼伏,房产商“只赚不赔”的神话也宣告破灭。房地产为什么就不能亏本?这个原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社会公众造成了极大误解。而如今,这个问题被打回了原形,房产商不可能只赚不赔。

    亏本楼盘与日俱增

    多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红火发展的表象,让很多中国人对房地产始终抱有成见。暴利,无疑是社会公众对房产商的指责。如果结合过往几年房地产的种种情势,这样的指责并不偏颇。但是,暴利并非房地产的天然标签。房地产也会有微利甚至是亏损的这一天。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发生在杭州楼市的价格战,可以说是步步惊心。一开始,有的楼盘促销语中频频出现“大幅让利”等字样,但是很快这样的促销语就销声匿迹了。原因很简单,既然是让利那就说明房产商还是有钱赚的,只不过是拿出一部分利润给购房者。随着价格战的升级,这已经不能吸引购房者。代之而起的是保本销售、亏本销售。

    去年杭州楼市,率先打出亏本销售旗帜的是华元美林公馆。去年11月底,华元房产高调宣布美林公馆以跌破成本价出售,成本2万元/平方米,售价16000元/平方米。虽然房产商公布的成本算法有注水之嫌,但是其以16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出售,跌破成本已是不假。自此,华元房产开启了杭州楼市亏本销售的先河。而如今,就连拥有超高品牌附加值的滨江曙光之城,其售价也已低于成本。

    可以这么说,随着楼市价格战的升级,亏本楼盘的数量已是与日俱增。此时房产商再谈“只赚不赔”,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市场经济规律使然

    为何先前暴利的房地产业,如今出现亏损现象?其实如果把商品房视作一种普通商品,把它置身于市场经济规律之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迎刃而解。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供求关系是影响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目前楼市之所以出现亏损楼盘,就是因为供远大于求。一个楼盘要实现销售,就必须有一个竞争力很强的价格。至于什么样的价格有竞争力,这需要卖方对买方不断进行试探。一些降价楼盘,也并非一口气就亏本销售,而是经历了暴利、微利、保本、亏本等销售阶段。

    先来看一下杭州楼市目前的供求关系。截至2012年3月14日,杭州主城区(不包含余杭、萧山)商品房可售住宅房源为28068套。去年,杭州主城区住宅总共成交12784套。如果以去年的这一去化速度,消化目前的库存量约需26个月。当然去年的成交量并不等于杭州楼市的实际需求量,因为这是限购之后的实际需求量。但是只要限购不取消,今年杭州楼市的实际需求量出现暴增的可能性不大。即便需求量翻番,也还是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消化库存,更何况不少房产商手上还有大量房源即将开盘。库存压力如此之巨,降价逃生或许是一种较为务实的理性选择。

    从暴利走向微利甚至是局部亏损,这其实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必经之路。上世纪80年代,国内家电产业起步,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买一台彩电或是冰箱都需要到处托关系,排队领号。那个时候家电无疑是中国最暴利的行业之一。但时至今日,家电卖场一年到头打折促销,跟暴利沾不上边。究其原因就是产量上来了,供大于求,家电不再是紧缺商品。

    如果以这样的一种心态来看待房地产,就会对它之前的暴利现象宽容许多,也会对它当前的局部亏损现象见怪不怪。而对于房产商而言,既然房子也是一种商品,那么就要遵守商品经济的市场规律,这个市场不存在只赚不赔的神话。

    成熟市场有涨有跌

    在中国房子真正被推向市场,也就是10多年以前的事情。也就是说,一度曾确立为中国经济支柱之一的房地产业,其发展史仅有短短10多年时间。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得很成熟。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房价只涨不跌是不可能的。房地产业的兴衰,往往与整个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在美国,房地产业并非一帆风顺,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波折。1926年,美国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破裂,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紧接着,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结果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二战后美国房地产市场升温,一度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但是到了1975年房地产市场崩盘,引发1930年经济萧条之后的最大的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价迅速下跌,目前虽然已有所回升,但只有最高峰值的2/3左右。而在日本,上世纪80年代房价暴涨,到了90年代初房地产市场全面崩盘,由此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同样置业观念很强的香港,其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多次波折,房价有涨有跌。上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房地产市场一度繁荣,地产置业公司一度暴增至2000多家。但随后受银行崩盘影响,大量房产公司破产。1969年以后香港房地产市场恢复发展,但到了1974年受石油危机影响又陷入低谷。1997年之前,香港楼市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香港房地产市场。

    可见,成熟的发展市场,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多次波折。正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折,房地产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才会增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经历的正是波折。在这个波折中出现亏损现象,这很正常。

    亏损为了丢卒保帅

    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楼市中确实出现了亏本销售现象,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实很多开发商只是拿出部分房源亏本销售,或者只是拿出旗下的个别楼盘亏本销售,更多的是一种策略,其目的为了回笼可供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资金。

    率先喊出亏本销售的华元房产,亏本销售的楼盘只有美林公馆一个。即便是美林公馆,如果算上尚未开盘的排屋的话,以整个楼盘作为结算单位,未必就会亏本。吉祥半岛、名城公馆、荷塘月色等楼盘,情况大同小异,可能某几幢房源确实是亏本了,但是算上商铺、地下车位以及待开房源(位置相对较好,可以卖出更高价),未必就是真亏。而滨江房产的做法是,牺牲一个楼盘(曙光之城),保住其他楼盘,可以说是一种丢卒保帅策略。

    从目前的销售形势看,房产商的这种策略已经奏效。近期售价在成本价以下的楼盘,销量都较为理想,回笼的资金也很可观。有了资金之后,房产商就可以偿还贷款,否则算上财务成本亏得还要多。此外,也有房产商认为,现在的地价比较便宜,有抄底的机会,把上一个项目的销售款拿来买地,以图今后发展。上一个项目稍微亏一点,或许能在下一个项目上赚回来。因此,只要亏得不是太多,对形势有着理性把握的房产商,还是愿意亏本销售的。

    其实任何行业任何时候,生存永远是第一位。只有生存下去了,才有资格去谈今后的获利问题。大多数房产商心里也十分清楚,如果一味坚守成本底线,不肯随行就市的话,就会被这个市场所抛弃。忍过这一时,房地产业的天空仍然宽广。

作者:余丽蒋敏华吴彩萍 编辑:袁芳
更多>>  
赵薇七星级餐厅豪宅 
 
李湘一家三口温馨家居照 
 
林志颖上海童话豪宅 
 
中国十大奢侈豪宅揭秘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