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频繁变动,上演“步步惊心” |
开发商半年之内连换6任营销总监 |
探访地产人的新出路 |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11月17日 08:41:12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
2011年5月,新产品发布会上,镁光灯下的老柴一袭西装革履,在近千人的会场上侃侃而谈今年即将推出的物业类型。下了主席台的老柴也大大方方接受了数十家媒体狂轰滥炸般的采访。 谁也没有料到,一周之后,老柴以身体抱恙为由递交了离职申请书,干干脆脆地离开了杭州,回到老家休养。不少圈内人都是在下旬举办的房交会上没有看到老柴的身影,才惊觉他已悄然离开了原来的公司,且手机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其实这一步棋,老柴在年初动了一场手术后便开始酝酿起来了。销售压力剧增,公司淘汰制森严,身体长期亚健康……辞职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已经反反复复纠结了几个月。 在这家全国知名的房企中工作十余年,老柴从一名普通的职员一路做到区域公司的营销总监一职,不过,他的体重也从不到70公斤飙升到如今的90公斤。用他的话说,这20公斤重的脂肪来自于数不清楚的加班、毫无规律的生活以及无休无止的应酬。 然而,老柴没料到的是,他走后,公司关于营销总监的人事变动就像电视剧一样,可谓是“一步一惊心”,不到半年时间,集团接连调派更换了几员大将来接任他的职位。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个别人走马上任没多久后,便出于个人原因和公司原因辞职,最“短命”的一任营销总监仅仅待了不到一个月,连办公室的椅子都没坐热便离职了。 6个月,6任营销总监,这在任何一家品牌上市房企公司都实属罕见。而就是这些接连离开公司的地产资深人士中,除了一员大将继续留守杭州,另外一个调回原来的分公司之外,其他几位都有了自己新的出路…… 上周,杭州一位资深房产媒体人发了一条微博,瞬间引得无数转发和关注:“接二连三听到地产人想转行的消息,对,是转行,不是从这家公司到那家公司,不是从乙方到甲方,甚至不是去上下游行业。是。彻。底。地。离。开。……” 六个着重的句号让人不得不感慨“彻底”二字的无奈与纠结。 而这样看似果断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解脱和重生,也许对他们而言,仅仅是另一个开始。 他们走了。 6个月调换6任营销总监 人事调动,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讳莫如深的话题。而离职的员工,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出于职场素养,对其也都是“三缄其口”。 就是这家无数业内人士交口称赞的公司,从拿地伊始,老柴便陪着集团公司老总前来考察。在其上任期间,在杭推出的新项目销售业绩不俗。谁曾想到,这个从一开始便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营销总监走得如此突然,虽然用他的话来说,这可是他人生第一个“抛妻弃子”单枪匹马来到一个陌生城市所做的项目。 外人眼中的他是个精明干练的职业经理人,年纪轻轻便担此要职,其实内心的苦楚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加班加点不说,‘空中飞人’更是家常便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我一样也没落下,最要命的就是公司的业绩考核压力,强者留弱者走,淘汰异常残酷,尤其是碰到去年和今年这样史无前例的调控,市场不给力,作为营销人员我们也很难改变这样的大背景。”老柴无奈地说道。 不过,老柴没料到的是,他走后,公司关于营销总监的人事变动就像电视剧一样,可谓是“一步一惊心”,不到半年时间,集团接连调派更换了几员大将来接任他的职位。 就在老柴走后,集团临时调派了另一家区域公司的营销总监老许来兼任,原本计划负责杭州公司马上在下半年新推出的一个项目,结果出于家庭压力,这位刚刚走马上任的营销总监也火急火燎地辞职走人。 “老婆不在杭州,又要生小孩,加上这里的形势不是很明朗,做起来没有那么得心应手,辞职也好。”老许并没有多提离职是否涉及公司方面的压力。 不久,公司又从另一地方公司调猛将前来支援杭州项目,结果营销总监的椅子还没坐热,又被调回原公司。杭州公司的老大只好兼任营销总监一职负责新项目的推广和销售。 新项目样板区开放前,集团再一次从其他分公司调来一个新任营销总监老陈支援,原本所有员工都以为这应该是尘埃落定了,结果谁也没料到的是,老陈成为杭州公司成立以来最“短命”的营销总监,上任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卷起铺盖走人”。当然,个人原因和公司原因均有,具体缘由也不得而知。 这位营销精英在第一次媒体亮相后还很贴心地给所有记者发了短消息称“照顾不周”,还约定“来日亲自登门拜访”,结果拜访不成,自己先默默离开。拨通他的电话,得知他已经开始着手自己的事情,“干了这么多年地产,正好趁这个时间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电话那头的老陈淡定地说。 项目开盘前夕,集团公司从总部调来一员林姓大将支持杭州区域公司的营销工作,据公司其他同事称,这位林总属于集团的“空中飞人”,常年支援各个区域公司的工作,算是“救场”的第一顺位人选,哪个地方公司营销岗位中层缺位,如果从集团选人的话,他是不二人选。然而,杭州公司一位同事透露,很可能下个月就有新的营销总监上任,林总还是要回到总部…… 这样算来,加上兼任总监的杭州区域公司的总经理,再算上老柴,半年时间,这家房企前前后后共调换了6任营销总监,实属罕见。 他们为什么走? 压力,压力,还是压力 任何一名中层职员的离职,对于公司来说都是负面的因素,尤其是碰到如今这样楼市低迷的行情,公司有压力,营销人员压力更大,频繁的人事变动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其实并没有多大益处。 “各种动荡,各种不安。”该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员工这样形容她的处境,因为市场不好,他们的业绩考核压力更大,尤其到了年末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谁的心里都没谱。 从可以匹敌500强外企的全国性的招聘规模便可窥视,这家房企的实力非同一般。上市公司的光环、业内排名前十的荣耀、可观丰厚的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吸引着不少热心地产业的职场新人和资深人士。但这些光环的背后却有着他人不为所知的苦楚。 “想在公司生存并发展,你需要跟家庭划清界限。”老柴告诉记者,公司的企业文化便是发掘员工的潜质,创造更大的生产力,他基本上没有晚上准点回过家,周末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当然我并不是说老板是压榨员工的资本家,其实地产这个行当,哪里都是一样的,尤其是作为营销人员,你必须承担更多的压力。” 的确,在高薪的诱惑下,不少人投入了地产这个貌似朝阳的产业,付出的却是自己的全部,得到的则是无休无止的加班、出差、应酬和身体的不适。尤其是在楼市淡季的时候,销售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公司年末的考核变得更为关键,稍不留神完不成任务便得“卷起铺盖走人”。 素有“夜总会”之称的杭州本土大佬绿城的员工便透露,在今年市场如此不给力的情况下,他们开会的频率更是史无前例的高,营销组的员工隔三差五便接到通知说要开会,讨论调整销售策略和方案的事宜。“楼市不好,近期我们负面新闻缠身,老板都亲自出来辟谣了,可想而知我们下面人已经经历了多少次的开会讨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绿城员工告诉记者。 据老柴所言,他们公司一向是以业绩考核为导向。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数字是他们唯一的指标。 从去年老柴担任营销总监到他离职前,公司在杭的项目多次创造“开盘日光”、“一日吸金XX亿元”等屡居头条的楼市新闻,并树立了项目所在区域的价格标杆。在其他项目抗不牢降价的时候,他们也按兵不动,着实创造了2010年杭州楼市成交价格与成交总量的奇迹。“虽然去年我们项目和周边其他项目比卖得不错,但跟其他区域公司相比我们的业绩并不理想。” 老柴坦言这是自2008年后,他又一次面对如此大的销售压力。从去年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开始,杭州作为调控的“重灾区”,更是让公司上下伤透了脑筋。新项目的房子要推,渠道如何拓展,各类型物业怎么卖,广告怎么打,线上线下营销怎么推动,每一次都是在加班到凌晨才有了最终答案。 “尤其是在公司给予厚望的前提下,杭州项目卖得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公司全年的业绩是否顺利完成。”老柴说。为此,从来不怎么在分公司现身的集团老总,去年以来频频光顾杭州,考察和指导他们这群落地于此的大兵小兵。“光是老总单独找我谈话的次数,就超过了我过去在其他区域公司的次数。” 而另一位离职的营销总监老陈则坦言,自己初来杭州市场,便碰上这里一周才预定几十套的惨淡景象,总部给的压力又很大,虽然江浙资金充裕的人多,但限购限贷不放松,又要卖高端产品,当时被调派来之前便犹豫颇久。“果不其然,虽然渠道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销售情况也不错,但跟公司要求相比还是有差距。” 虽然老陈一再强调自己是因为个人原因离职,跟公司并无太大瓜葛,但其共事过的同事却透露说,“离职这种事情,或多或少跟公司有些关联。”当然,现在的老陈和老柴一样,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他们在做什么? 也许是解脱,更希望是重生 有人感慨,这行做得久了都想“出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主动地跳槽转行大多只是间歇发发牢骚小小抱怨一下而已,真正从这个曾经无数人眼红的行业转型的人,多多少少还是带着几分无奈和不舍。 这些接连离开公司的人,均为在地产界打拼十余年的资深人士。除了一员大将继续留守杭州,辅作杭州区域总经理主持工作,另外一个调回原来的分公司之外,其他几位也都有了自己新的出路。 家住北京的老柴在休养了几个月后,重新操起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在猎头公司的促动下,担任了另一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职位。“跟原来的工作相比,这里压力相对小一些,公司做的项目中涉及商业的比例较高,不像以前做住宅需要那么快的去化率。”老柴说到,他现在也挺享受这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毕竟在老家工作,心也比较安定。 谈及到对房产行业未来走势的看法,老柴表示并不乐观。“我自己从事这行这么多年下来,虽然今年跟2008年楼市低谷的客观环境一样,但政府并没有丝毫放松调控的迹象,只有越来越紧的趋势。”他坦言,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楼市“拐点”说也不成立,因为下行的趋势根本没有结束。“上一个楼市黄金十年是经济社会和政治大环境下的产物,而能否有下一个黄金十年,按照目前的态势,实在不好说。” 因老婆和家庭原因离职的老许更是满腔热情地做起了专职“奶爸”,除了照顾家庭之外,老许自己还有一些和朋友一起合伙投资的项目。“以前很喜欢音乐,本来想投资开个KTV,但这行水太深,所以就退而求其次和朋友一起搞了个乐行,卖卖乐器,顺便做些音乐教育方面的培训。” 老许虽然是个对金钱没太多概念的人,但他并不傻,谈及到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他显得胸有成竹。“如果说奋斗成为职业经理人一年拿个几十万的年薪是曾经的目标的话,现在的我并不比以前差。”对于老许来说,时间自由,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目前的工作很合他意。“跳出来后发现其他行业的利润率并不比地产业低。”老许说,他现在所投资的一些涉及教育培训的项目,回报率均在30%以上,远远高于他的预期。“房地产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和建材成本,还要打通一系列上下产业链的关系,加上今年以来对房企贷款的紧缩,市场低迷之下抬高售价无望,房企的利润率其实也不高,并且逐年下降。” 而另一位离职的“短命”营销总监老陈则是去向神秘,离职时公司上下谁也不知道他的状况,记者电话询问时也再三闪烁其词避而不谈。据一位跟老陈有过短暂交情的人士透露,老陈可能已经回了老家开起了自己的店。“他走之前说做房产太累了,他需要给自己转换个频道。” 反观身边离职的从业人员,有些售楼小姐直接从卖房子跳槽到4S店卖汽车,有的干脆直接辞职开店,不管是服装店、咖啡店还是宠物店,很多人在离职后完成了自己做老板的夙愿。 “以前行情好,几万元的月薪到手不觉得奇怪,现在每月就一千多的基本工资,日子根本没法过,只能离开。”一位两个月前离职的二手房中介经纪人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和朋友投资了一家奢侈品护理的小店。“门面虽然小,但这个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生意也不错。” 一个曾经就职于甲方的房产高管,离职后出去旅游了两个月,回来后投资起最爱的古董字画。一位代理公司怀胎半载的准妈妈跟人事部门申请提前休产假,完成自己的宝宝梦,而至于产后复出是否继续原来的工作,她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当然,这其中有不少原本就很有想法去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的存在,但在整个房产市场惨淡的大背景下,这样看似果断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解脱,更不意味着重生。“但我希望这是解脱,更希望这是重生。”老柴电话里如是说,虽然,他并不是那个走得最远的人。 (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本文所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
作者:李超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跳出“围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