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楼市新闻>>国内外要闻>>
多地下调首套房贷利率
house.hangzhou.com.cn 2018年10月30日 09:55:48 星期二  北京日报

多地下调首套房贷利率

最近,部分地区部分银行房贷利率出现下调的消息被视为限贷松动的信号,地产股全线大涨。一时间,高呼“楼市调控松动”的声音网上热传。记者调查发现,北京目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房贷政策松动迹象,多数银行普遍执行上浮10%的首套房贷利率,与此前持平。业界分析,房贷利率的松动也并不代表楼市调控政策会转向。

伴随着楼市调控步伐,去年起房贷利率就一路走高。根据融360的房贷分析数据,9月全国房贷平均利率小幅上涨至5.70%,相当于基准利率116.3%,已经连续21个月上涨。

进入10月份以来,房贷紧缩的走势正在慢慢向着温和方向演变,银行按揭贷款利率的上升态势开始有所缓解,多地房贷利率出现小幅下调。如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在广州执行首套上浮25%,较此前下调了5个百分点。

杭州的房贷利率同样有所松动。10月以来,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部分网点在杭州地区开始执行首套房利率上浮10%、二套上浮15%的政策。此前,四大行普遍执行首套房利率上浮15%、二套上浮20%的政策。

北京一向是全国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风向标,如果出现房贷政策松动,对全国楼市房贷政策来说将是重要信号。

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近十家银行分(支)行网点,其中,工农中建国有四大行、招商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均执行上浮10%的首套房贷利率政策,近期并未调整;只有民生银行下调了首套房贷款利率至10%,平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房贷业务。

“房贷利率从上浮15%降到了10%,已经调整一个多月了。”民生银行某支行个贷部负责人称,用户需要成为高级客户才能享受10%上浮利率,银行会帮助用户通过办理信用卡等免费途径升为高级客户。

在放款速度上,与此前放款周期动辄几个月起步相比,各大银行的放款速度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加速。上述民生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放款速度比之前有所加快,如果资料齐全审批通过的话,最快两三天就能放款,之前排队会需要一个多月。建行某支行工作人员称“5到10个工作日就能放款”,农行某支行个贷中心负责人称“由于近期房屋成交量少,放款速度比较平稳,如果走完程序,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放款。”

房贷利率为何有所下降?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业务部门负责人透露,他所在的支行近期房贷额度由紧张转充裕,资金成本压力有所缓和,因此上浮利率有所下调,“年底前银行为了争抢客源,房贷利率见顶回落不足为奇。”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分析:“近几个月央行降准等货币政策微调,市场整体流动性宽松使得银行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首套房利率下调属于正常现象。”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楼市调控会不会放松?上周,关于“国务院要求年内放开限购”的消息在朋友圈流传,但很快就被证明是谣言;针对广州放松限价的传闻,广州市住建委也迅速做出了回应,明确表态在调控力度不放松、保持房价稳定的前提下,对新房预售和网签价指导机制做优化,严禁房企拆分价格报备。

相关新闻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下降

央行近日发布数据称,2018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是近五年较低水平。

具体到北京,房贷增速也在放缓:央行北京营业管理部最新统计显示,个人住房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稳步下降,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占人民币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4.8%,比上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

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北京地区由于约束政策执行比较严格,今年的销售量比较低迷,再加上信贷数据的滞后性,北京地区的房地产贷款整体增速低于全国。

对于北京和全国未来房贷利率走向,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房贷利率大幅下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招商银行某支行个贷业务工作人员认为,由于国家对于楼市管控较严格,在北京10%的上浮利率基本不会继续下行。

一位券商人士分析,房贷利率上升空间或已经见顶,但从现在国内外经济和货币政策形势来看,利率大幅下降不太可能,“从货币政策上看或有降准的可能,但目前整体调控方向并未改变,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未来大概率保持平稳,大面积出现利率下行可能性有限。”


作者: 编辑:邹卓琪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