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楼市新闻>>国内外要闻>>
10年"金九银十"映射出楼市哪些买房规律
house.hangzhou.com.cn 2018年10月18日 09:31:41 星期四  透明售房网

“金九银十”一直是楼市业内比较重视的一段销售期,与“金三银四”一样,是重要的时间节点,也形成了行业购买量相对较高的成交规律。九、十月份由于天气凉爽,又恰逢黄金周,开发商也面临年底工程款项、全年销售指标等方面的压力,会选在这个时间开盘推量、优惠促销。

近几年,“金九银十”的市场预期屡屡落空,成交量上涨的规律失效。有鉴于此,笔者梳理了2008-2017年期间,十年“金九银十”的成交量数据,或许可以发现一些转折点背后的影响因素。

触底反弹后的大逆转

来自透明售房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十年来的“金九银十”产生了明显的高峰和低谷,而每一年的9月和10月成交量相差都不大,但2016年除外。其实回顾十年来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不难发现背后的成因。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市场气氛一度恐慌,股灾又消耗了购买力,开发商扎堆推盘,存量急剧上升。到年中时,杭州主城区库存已超过2万套。买卖双方僵持之下,在当时“房价只涨不跌”的杭州楼市,终于在九月迎来了降价的“袭击”。降价影响的不仅是市场成交,更是对楼市预期的冲击。因此这一波集体降价并没有带来好消息,反而是在备受期待的“金九银十”中,两个月仅仅去化了不到5000套,日均成交量不到82套。一方面是去化不利,另一方面库存却在继续上涨,到了年底,杭州主城区可售商品房住宅已超过3万套。

库存持续上涨

当年10月13日晚上10点,《杭州市人民政府出台若干意见促进杭州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发布,杭州市楼市救市政策正式出台。从救市政策的内容来看,涉及购房入户、税费减免、二套房贷、公积金贷款等方方面面,四大类共二十四条。

这一次中央联合地方政府的大力救市,让市场在2009年有了明显起色。从3、4月的“小阳春”开始,市场回暖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很少有人意识到,一场大行情正在启动,但敏感的温州人注意到了,5月的房交会上也出现了不少温州炒房客的身影。这一年的“金九银十”,更是让杭州市区尤其是主城区的库存发生了大逆转,两个月楼市新房总成交量是2008年的4倍之多。

漫长的五年低迷

强劲的势头并没有一直持续,在2011年,“金九”完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了。当然,没有人会说“金九”会一直兑现,这肯定不是一个必然。

当然,这也不是最惨淡的一年,相比2008年9月只有9个楼盘开盘,2011年的9月开盘数超过了20个,不过也与2010年40余个的量相去甚远,最终成交量仅超过6000套。杭州版“国八条”限购细则的出台让这一年的楼市库存攀升、市场萎靡,大面积的低价策略也没有迎来开发商期待的“金九银十”。

冷清的售楼处

“2008年已经成为既定的历史,大家知道后来市场回暖了,那就是个底部,触底反弹。可2011年还存在太多的未知,后市走向如何,现在谁也说不清,很可能有更深的低谷在等着我们。”当时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说。

从2011-2015年,尽管杭州楼市迎来了5年的漫长低迷,但从“金九银十”的成交量来看,已经明显好于前几年,并且持续稳步上升。

城市红利下的波澜壮阔

到了2016年,受G20国际峰会这一重大利好的影响,当年9月杭州新房住宅成交量接近2.5万套,几乎是2008-2012年四年的总和。而10月份的出货量仍有1.7万套左右。这一年的“金九银十”如同走向国际的杭州一样,格外闪耀夺目。

到了2017年3月3日,杭州又一次出台了限购令,限购政策升级,限购实施范围扩大,升级非本地户籍居民限购措施,增设本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措施。遭遇了政策阻挡的“金九银十”,成色有所减少,但仍然抵挡不住购房者对城市前景的良好预期。在图表中,这一年的总成交表现仅次于2016年。

那么到了实行摇号买房的2018年杭州楼市,“金九”已经结束,市场表现如何呢?

据透明研究院数据,9月杭州市区商品住宅成交总量超1.1万套,虽然没有超过去年的成绩,但也不至于惨淡收场。对比过去10年,这个数据也仅次于2016与2017年的交易数量。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区新建商品房每月的签约量与9月相比,相差不大。由于目前摇号市场的成交量受限于领出预售证的数量和推盘量,因而不能作为市场转折的唯一判断标准。对于房价会否横盘调整,仍需要做进一步谨慎观察。

细看十年“金九银十”成交史,不难发现,房地产行业受政策影响日趋严重,买涨不买跌、追涨跟风的市场购房心理凸显,楼市中从主动投资到被动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

房子不仅是普罗大众一致认为的安身立命的“家”,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可以对抗通胀,甚至还能实现高收益的投资手段。


作者: 编辑:邹卓琪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