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楼市新闻>>本埠要闻>>
人造板新国标实施 修改了甲醛释放限量值
house.hangzhou.com.cn 2018年05月14日 12:11:10 星期一  北京晨报

    5月1日,新的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 18580-2017》正式实施。众所周知,甲醛是装修和家具的主要污染物,危害人类健康,长时间呆在甲醛超标的环境中会诱发疾病。装修除了工程质量外,建材是否环保,家具板材是否达标,也成为人们装修时首要关心的问题。新国标是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2001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升级,作为人造板及其制品行业唯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的实施将是对企业生产技术的严格考验,推动人造板及其制品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也为消费者在装修购买家具时多了一重保障。

  新国标修改了甲醛释放限量值

  新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和检验报告等,适用于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细木工板、重组装饰材、单板层积材、集成材、饰面人造板、木质地板、木质墙板、木质门窗等室内用各种类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限量。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修改了甲醛检测试验方法及其甲醛释放限量值,规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用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值为0.124毫克每立方米(mg/m3),限量标识为E1,取消了原标准的E2级;取消了原标准中的干燥器法、穿孔萃取法的甲醛释放限量值,甲醛释放量测定试验方法统一为“1立方米气候箱法”。简单说就是甲醛释放限量只有一个标准,即每立方米不能超过0.124mg。

  新标准实施对企业影响不大

  在GB18580-2001标准中,我国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标准有两个等级:E1和E2。E1标准的人造板是可以直接用于室内的,而E2标准的人造板必须要经过饰面处理才可用于室内。新标准2017年4月22日已经颁布,今年5月1日实施。从公布到实施长达一年多,就是给人造板企业、家具企业处理E2级人造板及其制品留出时间。据北京晨报从家具行业协会了解,不少企业早在几年前就使用E1级板材,有的企业甚至使用E0级板材,作为卖点,来增加产品的美誉度。因此,对于那些长期坚持高于国标选材的企业,对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敏感,新标准的实施对于生产的影响并不大。圣象地板媒介总监王庆强表示,新标准主要是对甲醛标准限量值和检测方法的修订,其他指标没有太大变化,对于地板企业,E1标准是一个基础门槛,因此对于企业的生产没有太多影响。安信地板市场部副总经理穆得才也表示,早在2017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完成了内墙涂料、空气净化器、实木复合地板等三个产品领域的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其中,实木复合地板领域的企业标准评价分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而安信地板获得了企业标准评价的五星级领跑水平。这意味着,安信地板不仅在甲醛释放限量标准上优于国家标准,含水量和表面耐磨程度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国标的投入实施对安信的影响并不大。飞美家具总经理周凯军也表示,飞美家具早就采用了高于E1标准的人造板,因此新标准的实施对飞美家具没有影响。

  新国标发挥效力有待时间

  环保大势所趋,消费理念升级,消费者由原来的关注价格到现在更关注品质、品牌、健康。穆得才表示,目前地板行业还是比较乱的,一些小作坊企业成本低、质量没有保障,对于大企业来说是一种恶性的竞争,对于这种企业不仅需要国家的强制规范,也需要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周凯军对于新国标的实施表现出期待,他说,新国标的实施对于质量把关严格的企业是有利的,希望标准能够严格执行来让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中国家居建材装饰协会秘书长胡中信表示,新国标的出台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新标准的检测方式变了,新的检测方式周期长、费用高,对于检测设备、数量的要求都很大。新国标的实施需要监督部门的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将会有严重的打击,同时也会对行业起到规范的作用。


作者:刘旭 编辑:赵群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