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楼市新闻>>本埠要闻>>
楼市供应量井喷,买房也许已是好时机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6月02日 08:55:06 星期四  杭州日报


  上月人居展后,楼市迎来开盘热,随着六月份的到来,这股开盘热直接上升为“大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份,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将迎来近50个项目要开盘,其中包括近20个新开盘。总共房源预计在6000套以上。很显然,市场正迎来一场供应量的大井喷。然而由于价格依旧未有显著松动,成交量并未由于供应量的大增而有所起色。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供应量的提升并未带动成交量的回升,表明当前市场只有通过开发商主动对价格进行调整才能带动成交的回升,打破当前的僵局。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在杭州楼市已经发生,虽然不一定是直接的价格下探,但种种优惠以及对产品的重新改造定位,使得这些楼盘的综合性价比脱颖而出,从而赢得购房者的青睐。

  根据合创地产机构的统计,这么多房源,从板块分布看,杭州主城区13个板块均有新房源上市,分布分散,6月上市量最大的是申花、三墩和下沙,均超过400套,其中申花板块供应最大,超过800套。其他板块大部分在200—300套之间。其次,萧山、余杭区域的供应也较大,特别是临平星桥板块5—6月供应达950套,接近1000套,是近期供应量最大的板块。

  在有关人士看来,供应量的井喷,是因为开发商惦记着银行的房贷了。“现在开发商推盘量增加的时候不是月头就是月尾,这个与当前银行贷款收紧,开发商希望通过月初统一放贷来促成项目签约成功率的提升密切相关。”除此以外,5月有关部门要求的“一房一价”同样也使得开发商不少项目被迫调整定价策略,推盘也因此推迟,造成了此前供应量相对偏少。“毕竟开发商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相关公示,确保发改委的检查合格。”

  不过也有人士发表有不同的看法,虽然近期在“一房一价”政策的影响下不少开发商对于市场的态度越发谨慎,但近几周的成交量呈现震荡上升的态势,使不少开发商看到了楼市“红五月”的到来,同时在近期刚需购买力逐渐爆发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众多项目也开始积极推盘。

  不过与供应量井喷相比,杭州楼市成交量依旧维持一个相对低端水平,有开发商直言,目前所谓的热销楼盘,在全部楼盘中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而这个热销,与过去的“日光盘”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说哪家开盘后能去化五成,就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了。”

  “供应量的大增,在楼市调控下对于成交量的拉动效果非常小,现在主要看的就是价格。”有关人士坦言。而记者去翻阅了即将开盘的这46个项目,除了其中一些项目价格尚未明朗外,大部分楼盘的定价,都已呈现下探趋势,“比起行情好的年份,现在的价格,尤其是新盘的价格,普遍都已下探2000元以上。”这与购房者直观的房价仍未下降的印象形成一定反差,对此,有关人士觉得并不奇怪,“20000多的房价,降低2000元,在当前形势下,对很多人的心理构不成冲击,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往的房价过于高企,已经超出购房者的承受范围,另一方面还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总觉得房价还要往下走。”

  从目前看,多轮调控叠加,特别是限购令作为退烧药,已经显示出了较好的退热效果。但限购令是退烧药,不是调理药,是行政手段,时间不可能太长,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降低非自住需求,增加二手市场供应,从而帮助增加总的住宅供应量,只有供求平衡了才能遏制房价非理性上涨。

  至于当前是不是一个买房的好时机,可能各人有各人的判断,从观察来看,目前的调控政策还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各方的博弈还相对维系在一个平衡的局面,观望是种选择。但对于一些超高性价比的楼盘,该出手时还得出手。事实上,就买房而言,要想完全找准哪个“底”,就像股市中要找那个“底”一样,是件无比困难的事,买房很多时候只能买一种预期,如果觉得当下的各方条件都已吻合自己的心理需求,房子还是应该大胆买的。很多时候错过买房的时机,不是因为购房者没有足够的判断力,而是因为过于谨慎。未来的楼市到底如何走势,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当下有时候更考验人。

作者:李坤军 编辑:张梦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