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调控 2013年“两会”报道 |
house.hangzhou.com.cn 2013年03月08日 08:45:47 星期五 来源:杭州网 |
导读:
代表委员热议住房话题 调控与保障成关键词 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第一次明确将稳定房价作为对地方政府的考核问责制度。 “住房保障”成为延续多年的两会热点关键词,梳理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到如今的“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可以看到政府对于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不懈努力。 同时,政府多年来对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和大规模推进,也让中低收入家庭受益明显。 代表委员:调控房价、加强保障起到了应有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评价多年来的调控政策时说:“这些年的房地产调控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限购和限贷等措施力度到位,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抑制。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积开工建设,市场供给结构出现明显的改变。这会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起到根本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政策的出台,出现地产泡沫和房价大起大落的风险会很高,房价可能会比现在还高。“客观讲,这些调控的政策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还是使房价的过快上涨得到抑制,压制了一些不合理上涨的冲动。”贾康说,不调控,投机炒房会更热闹。 代表委员:新“国五条”体现出房地产政策调控延续性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国五条”选择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出台对遏制房价有积极影响,也是我国政府对房产政策调控延续性的一种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张泓铭表示,新政策“对于当前已经开始‘抬头’的房地产市场无疑是一剂‘猛药’,其最终目的依然是对投资、投机者获利进行控制。”他认为,虽然是细则,但很多方面具有新意而且更加严格。比如提出房产税加快扩大试点,提高商品房预售门槛等,“都是直指要害”。 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认为,“国五条”选择两会前夕出台,是希望政策的正效应通过代表、委员的解读、讨论得到放大,也表明本届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对房地产调控的努力,“下届政府也会延续本届政府的政策,调控的决心没有动冶。 作为行业内权威人士,全国政协委员孔庆平认为“国五条”及细则出台之后,房价有望趋于平稳。他还表示,从行业角度看,各地将房价年增幅控制在5%至8%是一种比较理性的状态。 代表委员认为,目前调控措施从短中期来看是合适的,但也要考虑更长效、更完善的根本性措施,而不是过多依赖行政手段进行调控。 全国人大代表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认为,卖房征收交易税,彰显了中央严控房价的决心,但房价不是加重个税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最终买单者还是购房人,就难免伤及无辜。 全国政协委员张小济也持有相似观点,“从短期看,所征税负的其中一部分将由买房人承担,这很可能造成交易减少”。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称,一是,对不少刚性需求存在误伤,二是刚性需求的购房者会被迫转向新房市场,加重新房市场的竞争。他认为,改善性需求对于一个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一种健康的力量。 代表委员为“住有所居”目标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建议国家建立阶梯式的供房制度,即给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提供一室一厅的廉租房,月租金控制在其月收入的10%以下;对工作一定年限后、收入已逐步提高的工薪阶层,提供一套面积90平米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应以家庭月收入的20%、15年能还清本息的价格为好;对事业有成的高收入群体,购买商品房可以不限面积、不限价格,但必须使用自有资金,不得贷款,且必须退还原有经适房。 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认为,要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更要增加住房有效供给,而目前国家直接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很有限。应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进入市场,建设用地上的小产权房应有合法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法学系教授何悦建议,通过保障房的大量建设可以释放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缓解房价上涨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认为,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调控措施一般分两类:一是行政性的,如限购;二是使用包括信贷政策和财税政策在内的经济手段。梅兴保认为,有关房产税、房产信贷新政、以及商品房预售制等“深度问题”要和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一并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泓铭建议,未来中国政府对自住需求要从支持改为鼓励,从而扩大内需;对他住需求要从抑制改为允许;对无度需求要从限购改为高税。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对于普通购房者的利益保护,可以进一步研究,解决方式是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人民网) |
作者:杭州网综合整理 编辑:张梦婕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