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住建部:明年继续限购 楼市或温和上行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12月26日 08:42:48 星期三  来源:杭州网

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继续升温 调控力度或加码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稳定房地产用地供应、抑制异常地价的指导思想,明年土地市场将迎来近年“最严厉的管控”,市场热情也将受到影响。在监管部门多项细化措施的作用下,明年新增“地王”的数量将明显减少,土地市场将更趋理性。相比之下,由于此前土地供应量不足,市场缺口较大,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仍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调控力度将不断加强

进入年末,土地市场供需两旺,市场交易迅速升温。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的统计,11月27日到12月7日,有7个城市的“地王”纪录被刷新。此后不久,上海等地再次出现高价地。

虽然“地王”的诞生有其特殊性,但其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不可忽视。按照国土部的要求,未来要避免出现“地王”误导市场。对总价较高的地块,实行分割处理。对地段较好、单价较高的优质地块,综合采用多种竞价方式或招标出让。同时,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防止具有不良行为的企业、违规资金进入市场,避免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形成高价地。

这是国土部对住宅用地单幅出让面积做出限定后,再次针对高价地祭出的技术性监管手段。业内人士认为,若严格执行此规定,明年土地市场的“地王”数量将大为减少,“地王”成色也将受到影响。

此外,国土部要求对不同类型城市实施分类指导,特别强调对“市场出现波动城市”的管控。上述城市是指,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房价指数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凡属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交易价格指数同比上涨或环比连续3个月上涨的城市,住宅或商服用地供应量偏离过去5年平均值、地价同比或环比上涨的城市,以及近3个月以来出现住宅或商服用地较高异常地价的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纳入上述范围的城市或超过20个。除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外,天津、南京、厦门、大连、长沙等二线城市,以及湛江、韶关等部分三线城市也可能成为“分类指导”的对象。

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次国土部表态之严厉、管控政策涉及范围之广之深,均为近年来所少见。土地市场将面临最为严厉的政策环境。多数业内人士预期,房企在土地市场“一掷千金”的疯狂局面或难再现,市场将逐渐趋于平稳。

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或继续升温

“虽然很多企业有钱,但在拿地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大部分企业不会去拿明显超出能力范围的地。”某上市房企负责人表示,近期土地市场虽然出现一些高价地,但仍比往年平稳。他指出,近期出现的高单价地块,多集中在市场供应相对紧缺的热点城市。

从全国市场来看,土地供需形势呈现出明显差异。房地产咨询机构庄凌顾问指出,就目前情况而言,在一些重点一二线城市,供应量不足造成供需不均衡,导致房价居高不下。而部分区域如贵阳、鄂尔多斯,其供应量已经严重过剩。核心城市有“捂地惜售”的倾向,但三四线城市存在着“一朝卖光十年地”的扩张意图。

这导致房企在三四线城市大量囤地的同时,也在一些区域市场出现激烈争夺,并抬高地价。上述专家还认为,近期出现的大型房企拿地向一二线城市回潮的现象,说明上述城市的供应缺口仍然存在。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国土部关于“商品住宅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能低于过去5年年均商品住宅用地实际供应量”的要求下,明年北京住宅用地供应总量将有所增长。同时,由于在京土地储备量日渐萎缩,品牌房企将延续今年的拿地态势。按照上述供需形势,包括北京在内,明年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有望出现反弹。

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压力可能加快释放。胡景晖表示,从国土部的要求不难看出,对于土地供应压力较大的城市来说,未来的政策重点将集中在土地开发环节,而非供地环节。这将导致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

还有专家认为,由于区域供需差异的存在,通过对土地供应和开发环节的管控来调整供需,是明年主要的政策思路。但与此同时,由于土地一级开发成本的提高,未来的土地价格也将保持上涨。在一些热门地块的刺激下,明年仍有部分区域将出现高价地。(中国证券报)

作者:杭州楼市综合整理 编辑:张梦婕
更多>>  
15个最佳异国养老胜地 
 
"世界末日"盘点全球 ... 
 
汪小菲否认张兰失踪 ... 
 
杨幂承认将与刘恺威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