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富力压缩成本无视质量问题 管控漏洞或成硬伤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12月25日 09:58:27 星期二  来源:新华网

  富力质量问题近年集中爆发

  业内人士称,“在业界,富力地产建造的房子质量差是公开的秘密,富力几乎成为豆腐渣楼盘的代名词。”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富力地产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天津、重庆等多个城市的项目都被购房者揭发存在房子质量和装修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2005年末,广东省质监局进行专项抽查时发现,富力现代广场使用劣质建材,给楼盘质量造成安全隐患。

  2006年,北京富力又一城被媒体曝出近400户业主家中的精装修存严重质量问题,且主体结构存在缺陷遭住建委调查。

  2010年,上海青浦区富力桃园C区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天花板内填充垃圾,工程停建长达半年。

  2011年,海南富力盈溪谷豪华精装变粗制滥造,与样板房严重不符,业主集体拒收房屋。

  2011年5月,富力地产联姻雅居乐、碧桂园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开发的亚运城,被业主投诉存在严重的装修质量问题。负责设计建筑和报批报建的富力难逃其咎。富力在自家门前遭遇“翻船”。

  2011年10月,位于广州的富力楼盘“富力皇座”发生天花板脱落事件,有业主家客厅天花板5公分厚的水泥板整块掉下来,所幸业主当时并未在家,逃过一劫。

  2012年,成都富力桃园被业主曝出其精装房“伤痕累累” ,楼板顶部现较长裂缝以及室内边角墙壁生长“白色霉菌”,但富力拒不整改。

  富力近年来屡屡被媒体曝光的质量问题,并没有引起富力高层的重视,相反,富力任由这些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对于质量问题频发,富力方面并未从自身角度反思,反而将原因归结为施工队伍的不负责任。富力董事长李思廉曾表示:“对于一个年交付面积接近300万平方米的房企而言,在个别项目上出现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不足为奇。”“若个别项目施工队伍出现不负责行为,富力难以全面监管到位。”

  多年项目质量诟病,让富力地产成为众矢之的。中银国际曾发布报告将矛头直指富力地产的质量问题,“其项目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将影响到富力的销售和品牌信誉”。

  快速扩张管控漏洞埋隐患

  由张力与李思廉共同掌舵的富力地产,经历了超过五年的高速扩张后,不得不重新面对来自产品质量的拷问。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张力正是在广东依靠装修与建材白手起家的。

  据悉,富力地产旗下大部分项目均由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广州天力正是富力地产的全资附属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富力从上游到下游都已建立自己的产业链,从建筑公司、设计院、到监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乃至门窗厂,每个环节的钱都由自己赚。

  尽管富力地产近年来始终在高负债率的负荷下,但利润率不降反升,恰恰是得益于近乎覆盖整个上下游的成本压缩。

  面对接踵而来的质量拷问,过分压缩成本使富力地产遭遇外界质疑。“这种模式下成本控制比较好。但是内部缺乏相互监督。追求速度、规模发展,就可能会牺牲掉一定质量。”世联地产首席技术官黎振伟曾经表示。

  对于富力频发的质量问题,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富力地产扩张过快反噬的结果。每年的销售规模和开工面积大幅增加,使得富力在施工、建材、管理等各方面“力有未逮”。据初步统计,2011年富力地产全国计划新开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较2010年大幅增长超过50%;2011年全年的总建面积将达到1300万平方米。“很多一线房企可能关注着怎样圈地、套钱去了,而对楼盘质量关注不够。”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产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称,拿地、借钱、盖房子、销售的滚动开发模式已难以为继。未来开发商和投资商将角色分野,互分利益。开发商将更专注于商品制造,走向专业化方向的道路。在变革过程中,房企必须靠精细化管理来赢得更多的利润。而质量问题不断暴露出富力的管控体系漏洞,有专业人士将这种漏洞归咎于富力的“双老板”制。

  2007年,富力地产以161亿元销售额排名第四位,仅次于万科、绿地和中海,居“华南五虎”之首。而2011年富力地产销售额为287亿元,位居第十四位,下滑了10位。今年前11月,富力地产实现销售金额为291.99亿元人民币。同期万科实现销售金额1271.5亿元,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额846.3亿元。曾经辉煌的富力地产,已不再属于第一梯队。(房企新观察胡可璐)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更多>>  
15个最佳异国养老胜地 
 
"世界末日"盘点全球 ... 
 
汪小菲否认张兰失踪 ... 
 
杨幂承认将与刘恺威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