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读宋卫平融资史 绿城中国杠杆化生存 |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1月31日 09:53:49 星期二 来源:新财富 |
取道信托融资,杠杆不断放大 与中海信托合作之后,2009下半年开始,绿城开始频繁使用信托融资。 以绿城和平安信托的合作为例,2009年12月31日,双方签署信托协议,决定合作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绿城房地产注资浙江报业项目公司(西溪诚园)3亿元,收购该项目公司75%股权;第二步,绿城房地产以2亿元将该项目公司股权的50%转让给平安信托;第三步,绿城房地产向该项目公司提供13亿元委托贷款,并向平安信托转让;第四步,绿城房地产向平安信托提供抵押组合和回购担保;第五步,12个月内,绿城房地产向平安信托回购该项目公司50%股权,回购价格是2亿元。13亿元委托贷款的利息是11.5%,如果加上收购股权2亿元,平安信托此次提供15亿元资金的成本约为10%(图10)。 通过股权腾挪,以绿城及旗下绿城房地产的担保和股份质押取得信托融资支持,绿城仅以1亿元的出资换回了15亿元的现金流入,成功撬动浙江报业项目,杠杆发挥到极致。资料显示,西溪诚园总建筑面积约为28.7483万平方米,如以3万元/平方米的市场售价计算,销售总额达86.24亿元。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1月27日,绿城拿到西溪诚园预售许可证,第二天正式开盘收取预售款。彼时,房地产市场已经回暖。在西溪诚园具备销售条件且正式销售、现金回流的情况下,绿城却通过该项目进行股权、债权杠杆融资,让平安信托分享果实,实在是匪夷所思。联系到2009年下半年,绿城在全国频频高价拿地,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宋卫平彼时透过项目股权和债权进行杠杆融资的资金,来支付其高价买地所需资金,并非解决项目发展所需资金。绿城与平安信托合作,把信托杠杆推向极致。但若是销售不力,其中蕴藏的风险亦同比例放大。 绿城与中泰信托的合作亦然。按照双方协议,2010年1月27日,绿城向中泰信托出售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绿城项目公司49%股权,价格为9608万元;中泰信托向绿城提供不低于7.84亿元股东贷款;成立信托日前,绿城与国内某金融机构订立委托贷款协议,通过该金融机构向上海绿城提供股东贷款;成立信托后,绿城向中泰信托转让上述股东贷款。2010年2月11日,绿城与中泰信托完成上述交易。中泰信托共募集资金16.5亿元,其中包括甲组优先单位10.039亿元,期限为12个月;乙组优先单位4.961亿元,期限为18个月;绿城认购1.5亿元一般单位,期限为18个月。最终,绿城成功以1.5亿元左右的资金撬动了15亿元左右的信托资金。但是,绿城亦承受高杠杆带来的风险:绿城需为上述股东贷款提供还本付息担保;向中泰信托质押上海绿城51%股权;绿城通过银行提供0.3亿元押金。 信托融资缓解了绿城的资金困境,利用外部财务资源放大了经营规模,但绿城的投资者却为此付出了代价。2011年9月21日,路透社报道银监会调查信托公司和绿城中国合作事宜。受此传闻影响,绿城的股价在一个月内缩水近5成,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地产股股价受此事件影响,普遍下行。绿城的投资者在2011年下半年惊历了一波过山车式的行情。 绿城信托借款总额到底有多少,能在市场上掀起如此大的波浪?绿城201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其共有贷款346亿元,其中信托负债49.84亿元,信托相关衍生工具余额2.71亿元,共计52.56亿元。而媒体报道绿城信托融资有124.4705亿元,其数字来源于各个信托公司公布的绿城信托融资汇总。 信托融资为何在绿城财报中不能全面体现?这源于信托产品独特的交易结构设计。以平安信托与绿城合作的浙江报业项目为例,由于在第二步中绿城房地产将该项目50%的股权以2亿元的代价转让给了平安信托,自身只持有25%股权,因此,并不需要将该项目公司并表,如此一来,该项目公司高达13亿元的委托贷款(信托融资)并不会体现在绿城财报中,保持了其财报的可看性。而到了第五步,即12个月内,绿城房地产向平安信托回购该项目公司50%股权,回购价格依然是2亿元。13亿委托贷款的利息是11.5%,如果加上收购股权2亿元,平安信托此次提供15亿元资金的成本约为10%。由于通过第五步,绿城持有了该项目绝大部分股权,需要并表,而奥妙在于,由于有12个月的时间差,该项目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加快建设以开盘预售回款,从而归还委托贷款及利息,这样就不会加重绿城的债务压力,不至于财报过于难看。 信托融资的好处在于放大了财务杠杆,充分“撬动”外部财务资源并直接提升“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而缺点是相比单一法律主体的财务杠杆融资,绿城上下风险控制的难度系数更大,可控程度也更低。更重要的是,信托融资的金字塔效应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子公司负债,母公司需做抵押担保,子公司负债越多,母公司抵押担保就越多。杠杆效应下,母公司的风险亦同步放大。 事实上,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信托融资是众多房地产公司热衷采用的融资方式。中国信托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二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业务额为6051.91亿元,较2010年同期的3153.63亿元增加2898.28亿元,增幅高达91.9%。 |
作者: 编辑:袁芳 |
上一篇: 保障房开发渐成融资绿卡 去年房贷回落明显
下一篇: 广州住宅拆迁补偿最高每平超2万元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