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楼市新闻>>国内外要闻>>
广州二手房抛售近500套房 因房价难大涨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10月21日 11:51:59 星期四  广州日报

  自10月20日起,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正式上调0.25个百分点。住建部昨日也上调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继第三套房贷暂停后,多个城市出台"限购令",加上此次加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楼市已经遭遇了三大利空,"金九银十"摇身一变为"调控季"。

  在多重政策压力下,虽然不少散户投资者还在惜售甚至反价,但记者了解到,部分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已经率先出逃,被认为是"下半年楼价下跌的先行信号"。

  最新现象

  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虽然市场上不少散户投资者还在惜售甚至反价,但记者了解到,近期市场中的投资大户已经悄然开始了隐秘的出货行为。

  炒楼团:二手市场巨量抛盘

  昨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某外地商会近日开始放出住宅物业,初步统计总数接近500套,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分次出货。据了解,这500套单位主要集中在天河北某住宅项目,大概涉及近亿元资金,此前由该商会的企业成员联合购买,也就是市场中所谓的"炒楼团"。

  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该商会买入这批住宅已有一段时间,获利颇丰,由于近期一连串调控政策出台,房价难以大幅上涨,因此打算抛售住宅置换商用物业。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近期某资产处理公司正在处理几个银行委托的一批住宅物业,总量近两百套。有业内人士认为,突然出现这样的批量物业与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无关系。外资:怕调控转买商业地产

  除了"炒楼团",不少来自境外的热钱也对调控谨慎以待。兴业地产工商铺总监朱辉告诉记者,日前有一批东南亚资金来到广州寻求投资机会,但他们认为内地楼市面临调控,加上目前住宅价格处于高位,因此准备选择天河区的写字楼物业入市。

  显著对比

  "散户"投资客还在惜售反价

  与这些迅速转舵的大投资客相比,那些只有一两套物业的"散户"投资客们却还在"惜售"甚至反价。满堂红地产天河公园板块负责人介绍,新政之后当地并未出现业主放盘增多的情况,反而有逾一成放盘业主封盘不售。据了解,这部分业主中,既有被新政误伤的改善型买家,也有投资客。

  投资客李先生表示,自己手头上有三套房产,按照政策,自己卖掉之后不仅不能贷款,还只能再买一套房,既然现金拿在手里也没好的去处,还不如把房子留着慢慢"以租养供"。

  市场趋势

  "炒楼团"出货

  楼价现反转信号?

  汇力地产颜志科表示,这种情况出现并不足为奇。他透露,在2008年上半年,来自香港的"炒楼团"就向市场抛出400多套单位,"下半年楼价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种出货代表楼价调低过程的开始",颜志科解释,比如炒家之前是1万元/平方米买入的单位,目前市场价格是1.8万元/平方米,他们以1.6万元/平方米出手,无形中造成市场承受能力的逐渐下降,楼市也开始了"阴跌","这是近年下半年楼价下跌的先行信号"。

  市场人士预计,过了10月,二、三线的开发商就会开始推出"跳楼价",非老八区的楼价一定跌。他们建议资金较少的自住买家和投资者最好暂时不要入市,但如果有实际需要、有空余资金,那么什么时候入市差别不大。

  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

  住建部昨日宣布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如果贷款100万元,以30年为例,加息后,商业贷款每月要多支付250多元,累计要多给7.5万元的利息;公积金贷款累计多给6.2万元左右。广东工业大学房地产高级经济师申格联对记者表示,公积金利率提高是配合央行加息的一项措施。后期楼市销量会下降,但不一定会影响房价缓慢上涨的走势。

  数据说话

  穗10月以来退房数赶上整个9月

  在提高首付、限购令、加息以及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等各种政策的重叠效应下,退房数量开始增加。不过,业内专家表示,退房在所难免,但不会造成恐慌。

  据网易地产对阳光家缘的网签监测数据,10月1日到19日,广州全市累计有66套退房记录,而整个9月份的退房记录也是66套。

  而记者走访白云、越秀、海珠和天河等区的部分中介发现,二手市场也已出现部分退房现象。"来询问的个人明显多了些,但暂时还没有退房的个案。"富力半岛某中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他认为,现在很多买家还在和业主协商,接下来难免会出现较多的退房现象。

  贷不到款是主要原因之一

  资深地产专家邓浩志指出,肯定会有退房现象,但应该不是基于楼价下跌的。"主要是第三套停贷后由于无法贷款所导致的。当然,也有部分是因为预期改变造成的,但量不会太大。"

  申格联认为,"退房有两种情况,一是开发商将房子'左手卖给右手'导演的退房;一是购房者遇变故缺钱引起的退房,尤其是'9·29'新政甚至限购令出台后。既然贷不到款或者买房风险加大,退房是很正常的。"

作者: 编辑:袁芳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