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2012杭州土地市场走向复苏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12月20日 09:16:48 星期四  来源:都市快报

  回顾2012年的杭州楼市,基本可以用“前高后平”来形容:年初楼市在严厉的楼市调控下,冷意十足;但随着开发商纷纷“以价换量”,楼市迅速回暖,月度成交量超过万套;到了下半年,楼市渐趋平稳。

  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主原料,土地市场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动荡年份。只是相比一手房市场,土地市场的反应显得有些滞缓。在楼市火热的上半年,土地市场一片冷清,成交量不仅小,且以商业类用地为主;到了相对平稳的下半年,土地市场却是火热异常。据快房网(kfw001.com)K指数研究室统计,2012年杭州主城区总计成交土地77宗,成交总面积3034亩,成交金额408.4亿元。其中,56宗2447亩土地成交于下半年。(备注:文中统计数据包括本月26日主城区计划出让的7宗土地)

  成交环比上升近4成

  据快房网K指数研究室统计,近6年来,主城区土地成交规模最小的是2011年:成交土地56宗,成交总面积2206亩;成交规模最大的是2007年:成交土地89宗,成交总面积6140亩。

  以此计算,今年主城区土地成交量,环比2011年上升了近4成(37.5%),相当于历史最高值的近一半(49.4%)。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杭州主城区分别成交土地2391亩、5366亩和3260亩。也就是说,今年主城区土地成交量,位列6年来的第四位,略低于2010年的3260亩。

  纵观2012年12个月的土地成交情况,还呈现出了“前低后高”的明显走势。1-6月,主城区共计成交土地21宗,成交总面积586亩;7-12月,主城区共计成交土地56宗,成交总面积2447亩。相比之下,土地成交宗数和成交规模,分别上涨了166.67%和317.27%。

  好地频出 主流房企齐聚

  土地成交量的大幅上升,源自开发商对市场信心的恢复和优质土地的频频出现。

  随着上半年楼市的火热化,一些久未在土地市场露面的开发商,纷纷选择在下半年出手拿地,包括本土主流房企和外来大型房企。今年8月,天阳、龙湖、万科、德信和方正等知名房企,率先掀起一波拿地潮。在当月举行的2场土地挂牌会上,上述房企先后竞得申花、滨江、普福和桥西宅地;10-12月,主流房企的拿地热潮达到顶点。在这个时期,万科、天阳在主城区均二度出手拿地;中大、杭房、城建等本地房企也纷纷出手夺地;此外,中海、嘉里、保利、中国铁建等大型房企,也豪掷数十亿元,竞得十余宗土地。如果算上余杭区土地市场,还有融创、富力等全国性房企进驻。

  优质土地频频出现,也是土地市场升温的一大原因。除位于城东新城、九堡、桥西、申花等热门板块的优质土地外,还有类似钱江新城(时隔三年)、蒋村(时隔两年)这种数年未推宅地的稀缺板块,推出优质土地。在12月4日举行的土地挂牌会上,5宗位于钱江新城和蒋村的优质宅地,吸引了万科、中海、广宇、嘉凯城、杭房和杭州城建等多家房企参与。

  竞拍规则出现重大变化

  为加强保障房建设用地的供应,今年杭州主城区在土地竞拍方式上作出了新的尝试。

  今年8月,杭州曾发出《关于贯彻国土资电发[2012]87号文件有关事宜的通知》,主要内容就是改变原先价高者得土地的出让规则,改为:当土地价格溢价率达到49%时,将调整竞价方式,即锁定地价,“从零开始”竞投配建安置用房或保障性住房面积。竞投配建保障房面积最高者,为最终的土地获得者。

  以今年10月17日中海地产竞得的3宗三堡宅地为例,40号宅地起价129655万元,当溢价率达到49%,也就是总价达到193185万元时,停止价格竞拍,转而进入保障房竞投配建。最终,中海地产以总价193185万元、保障房配建面积2.76万平方米,竞得40号宅地。在此后2宗宅地的竞拍中,中海地产分别以总价198839万元、保障房配建面积3.85万平方米和总价166735万元、保障房配建面积3.2万平方米,竞得41号和42号宅地。这3宗宅地的总保障房配建面积达到了9.81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31.85%。根据规则,配建保障房由开发商建成后,将无偿移交给住房保障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土地市场复苏明显,但躺在读地手册的土地,仍旧高达数千亩。2013年的杭州并不缺地,土地市场的冷热与否,还是要看楼市的态度。

作者:张康康 编辑:张梦婕
更多>>  
15个最佳异国养老胜地 
 
"世界末日"盘点全球 ... 
 
汪小菲否认张兰失踪 ... 
 
杨幂承认将与刘恺威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