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不振,炒号为何重出江湖 |
曙光之城5万1个号子,钱塘帝景1万1个号子…… |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4月12日 09:36:08 星期四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我有一个钱塘帝景的房号想转让……”“谁有金色黎明的号子?没关系排不上号啊。”最近,网上频频出现类似的帖子。楼市真的热到这种程度了? 记者调查发现,转让号子的,基本上是近期卖得比较火的楼盘。而所谓的这些房号,购房者只要有心,完全可以自己在销售部拿到,而不需要去买别人的号子。开发商也表示,号子不能转让。 热销楼盘出现卖号人 最近风光大盛的“日光盘”莫过于滨江房产的金色黎明,再往前是曙光之城。金色黎明4月8日开盘,首批3幢240套房源当天销售一空。据记者从开发商处了解的消息,因为蓄客充足,其接下来将加推的5幢楼450套房源也基本上预约完。 正因为房源炙手可热,有人打起了号子的主意。在某房产论坛,有人发帖表示,手上有金色黎明15层以上的房号一个,想转让,转让价1万元。他的帖子马上引来围观。有网友表示,“预约又不要钱,这是发财的新路子”;还有网友说,曾有人5万元买曙光之城的房号,他不肯卖。 上周末与金色黎明同时开盘的,还有钱江南岸的钱塘帝景,推出的5号楼,1.5万元/平方米起步,500多套房源一上午就预约了400多套。而之前,也有人在网上“转让房号”。记者联系到一位自称有房号的购房者小宋。小宋告诉记者,3月初就在开发商那里登记预约了,4月初开发商有存2000元抵2万元的活动,他就交了2000元意向金。因为觉得房价太贵,他感觉手头紧,所以不想要了,但号子拿了不要也浪费,就想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需要的人。 开发商说,房号不能转让 记者把有人卖号子的情况告诉开发商,开发商告诉记者,这号子拿了只能自己买或父母子女买,转手给其他人,是签不了合同的。 滨江集团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这号子是不可能转让的,因为公司在这方面有严格的制度,预约时是谁的名字,最后只能是谁的名字。 事实上,与其找关系买号子,不如及时关注楼盘的开盘信息,有意向的在售楼处做个登记,早早排上队。 其实,炒号只是个案,对于目前楼市行情下的绝大多数楼盘来说,并不存在买号一说。 就拿钱塘帝景来说,虽然销量不错,但目前仍然有不少房源可选,大可不必急着去买号。其他的楼盘就更不必着急了。虽然大家都降价以求跑量,但“日光盘”却不多,不会像2009年时那么疯狂。 今年来,商品房存量一直很稳定 把杭州近年来的商品房存量整理一下会发现,这个数值在连涨了2年之后终于开始保持平稳,今年1月至今,商品房的存量一直处在稳定的水平。 自2010年4月国家出台调控政策“国十条”后,杭州的商品房和住宅存量开始逐月增加,商品房存量从当时的1.1万多套,增加到了如今的约4.5万套;住宅存量也从当时的仅4300多套增加至如今的2.86万套,增加速度相当之快。 但是到2012年,这个数值开始保持平稳。据杭州透明售房网的数据,2011年12月31日,商品房存量44746套,住宅存量27792套;截至4月9日,商品房存量45011套,住宅28649套。今年1月至今,商品房存量始终在4.4万~4.55万套之间徘徊;住宅存量在2.77万~2.86万套之间徘徊。 这个数据其实很容易得到解释。今年春节以后,许多楼盘开始一降到底,吸引了很多首套刚需客,因此,春节以后,出现了一个成交的小高潮。与此同时,开发商也抓住时机开出新盘,以求稳定现金流。这使得市场存量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也正因为价格降得多,不少购房者开始按捺不住,觉得这或许是入手的好时机,因此出现了“日光盘”,于是乎有人开始炒号。但是仔细想想,其实炒号也只是个别人希望在楼市“小阳春”中投机取巧一把,却并没有炒下去的可能。 和2009年楼市疯狂期不同,如今的楼盘开盘并非个个抢手,只有那些价格降到底的楼盘才会吸引购房者的目光,他们只是想抄个底。如果开发商在后续开盘中大肆加价,不可能还会有这么好的销量。因此,指望抢到一套房子就升值的可能几乎没有,没买到房的仍然可以在以后的开盘中好好选一套自己喜欢的房子,因此,也就没必要为一个号子去额外买单。 |
作者:赵红燕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杭州土地拍卖底价创新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