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首轮降价开盘潮开启起价玩“假摔”、明码标价下的明折暗扣、人造“恐慌性抢房”…… |
透视价格战背后的乱象 |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2月16日 09:26:15 星期四 来源:每日商报 |
文/商报记者 金萍 摄/商报记者 杜国平 去年冷得令人窒息的杭州楼市在龙年伊始又活跃了起来,夹带着一股巨大的降价潮,向杭州涌来,冰冻的市场一阵骚动。 上周末,位于萧山的商业楼盘绿都·嘉丰公馆以“5”字头的起价引发杭州龙年首波热销,不仅被提前开盘,整个楼盘399套房源更是一天售罄。本周一,去年一降到位的龙湖·滟澜山MOCO小户型精装房源再度开盘,维持去年14000元/平方米的均价,105套房源“日光”售罄。昨晚,主城区龙年首个大幅降价楼盘方正·荷塘月色开盘,现场吸引了近千人摇号选房,不到万元的起价成为吸引一众客户的主要诱因。 杭州的一众楼盘似乎忘记了去年的惨痛经历,春节过后抖擞精神重新冲入市场拼杀。位于九堡的德信·泊林印象表示将随时开盘,价格基本与上期开盘均价14800元/平方米持平,这是德信方面公开承认的“亏本价”;位于滨江的半岛国际直降四千推情人节特惠房;九堡板块的九筑推出总价直减28万元/套的新春特惠房;天阳置业旗下的两个楼盘近期也是动作频频;丁桥的昆湖玺之湾项目宣布有不少户型房源单价基本控制在万元以内…… 漫天纷飞的降价折扣搅动市场的同时,也撩拨起购房者压抑许久的购房冲动。“上周末,各个售楼部现场都人气超旺,一眼望过去都是人,身边朋友都在问现在是不是出手的时机。”“现场销售人员说,现在贷款政策有所松动,可以下单了。”“有个楼盘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去年降过价了,现在市场‘龙抬头’,他们看不出有任何理由继续降价,所以要买的话我现在就要买了。”“现在开盘动不动‘日光’,市场是不是又要回暖了?”……购房者的问号也是一个接一个。 事实上,降价潮一起,乱象也随之而来:个别楼盘挂羊头、卖狗肉的价格“假摔”骗了购房者的感情又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各种小范围的团购、内部价让降价举措不再透明,不小心被套进去、买贵了的购房者只能默默吃哑巴亏;接近甚至低于成本价的超低价又意味着石墙变涂料、室内泳池不恒温;而看房、开盘现场人为制造的封闭式选房、中介充人数等伎俩让购房者很容易就陷入到“恐慌性购房”中……在买方市场来临之际,有些购房者似乎还是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 本期房产周刊通过记者对部分楼盘的实地走访以及对一些购房者购房经验的采访,探寻降价背后的一些真相。虽然只是部分楼盘所为,希望购房者在下单前还是要保持一分清醒,选中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 龙年首轮降价开盘潮开启起价玩“假摔”、 明码标价下的明折暗扣、人造“恐慌性抢房”…… “乱花渐欲迷人眼”,有购房者这样形容现在杭州楼市漫天的折扣。元宵节一过,杭州楼市就充斥着各种降价促销消息,这个楼盘打8折,那个楼盘打7折,这个区的楼盘起价不足万元,那个区的楼盘起价索性“5”字头……从去年观望到现在的购房者的确被一涌而来的折扣挠得心痒痒:每个楼盘都在降价,到售楼部看看人气也不错,身边人都在打听现在是不是下手买房的好时机,市场一派热闹场景,是不是该冲进去了? 虽然有些煞风景,但在龙年降价潮开启之初,还是想提醒各位购房者,要保持自己的理性,有些开发商会用一些营销手段为“降价”这一动作披上美丽的外衣,购房者得慎重选择,买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房子才是最重要的。 超低的起价、神秘的均价 价格“假摔”迷惑购房者 “起价13000多元/平方米,实际销售均价要18000元/平方米左右。”从去年开始,有多少购房者被类似的超低起价广告吸引着去了售楼部,到了现场才发现卖这个起价的房子只有一两套,其他房子价格远远高于这个起价,其中的价差少则两三千元,多则高达五六千元。 “开发商很狡猾,广告上常常只说一个起价,所谓的均价都要到开盘当天甚至开盘后才知道,大家冲着起价到了现场却被告知一房一价,好在后来政府规定开盘现场要公示开盘的房源和价格,我去销控表上查了查,原来卖那个起价的房源只有1套,其他房源的价格要高许多。”去年去过多个售楼部看房的郑女士举了个例子,“记得去年城北的阳光郡首次开盘,广告上说起价13988元/平方米,我赶到现场一看,原价16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房源只有3套,除了13988元/平方米这套以外,另外两套分别位于17幢的303室和403室,楼层和户型都不好,其他房子的折后价格差不多都在一万七八,大大超过我的预算,最后只能作罢。” 据了解,在这种价格“假摔”策略刚刚启用时,个别楼盘还是尝到了甜头。已经“高价”购置了一套主城区房源的许先生至今还是有些后悔当时的冲动:“前年底杭州一个楼盘开盘,有几百号购房者是冲着起价去的,心想和均价价差顶多也就一两千元,可到了现场才发现,我想要的那些房源价格都要比起价高4000元/平方米左右,一套90平方米的小户型总价要多出30多万元。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开发商也没把一房一价的销控表放在等候区,而是放在里面小的选房付订区里,在外面预选房的几百号购房者只能通过每个销售小姐手里拿的小表格获知自己想要的那套房子的价格。当时可能是被现场气氛感染了,这么多人都挤在房源看板前咨询价格,销售小姐又一直在耳边告诉我说我选的房源比较好,价格自然比较高,也不知怎的,一冲动就下单了,现在想想,那个起价也就是开发商搞的一个噱头。”据许先生说,他入手的这个楼盘房源现在在售价格比当时售价已经低了3000多元/平方米。 不过,随着楼市走低,时至今日,虽然仍有楼盘在玩“假摔”手段,但收效远远不如从前了,用购房者的话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开发商的营销手段,都学精了”。确实,现在楼市大打价格战,竞争激烈,对购房者来说,选择不再是一个两个,机会也不是稍纵即逝,大家可以慢慢看、慢慢挑,哪个楼盘切切实实地把价格降下来,同时房源条件、户型又不错的,才能吸引购房者真正下单。 团购、特惠房、内部认购价…… 明折暗扣下,开发商走起了“曲线降价” “某楼盘推出绝版90方户型,今日起新推排号,详细价格请致电……”一早,在下沙某楼盘登记的吴先生就收到了这样的短信,因为对房源有兴趣,吴先生就致电了售楼处。而一旁的同事在听到电话后才反应过来,这楼盘自己也蛮有兴趣的,但是新推排号的消息却没有收到。“开发商这样每次推几套推几套的,我们真正要买的人怎么都轮不到,为什么不能公开销售,让大家都知道呢?”同事小张抱怨道。 的确,伴随着一轮一轮的降价潮,不少前期比较坚挺的楼盘近来也陆续有了打折的动静。但或许因为考虑到前期老业主的关系,不少楼盘的打折行为显得不那么直接,假借团购、节日特惠房、内部认购价等名义,走了“曲线降价”的路子。 原本对于这样的手段,也无可非议,毕竟在市场整体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开发商采取某些手段促进销售也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些“消息不太灵通”的购房者而言,这样的方式无疑让他们觉得有些“冤枉”。 从去年到现在,“团购”这样的方式成为了不少楼盘采用的做法,一般前期开发商会称人数到达一定的数量就会有一个等级的折扣。王先生在去年也参加了三墩某楼盘的一个“团购活动”,“当时我也是不经意间看到了公交车站台上的一个广告,就去报了名,之后人数到达了要求,我们也就拿到了相对便宜的价格。” 王先生谈起自己的买房过程,还说自己算是幸运的,因为假设当时没有看到团购的广告,他或许就会错过,那就意味着自己将为同样的房源付出更多的代价。 相比团购,特惠房、内部认购这样的做法似乎更让购房者觉得心里没底。毕竟团购还需要达到人数的要求,知晓度会相对高一些。但是特惠房、内部认购价这样的做法,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开发商的手中。 小陈就没那么幸运,去年自己在城北买下了第一套房。当时还没到年末,打折的楼盘并没有太多,看到合适的房源,小陈也就下单了。“下单后过了一段时间,我都没怎么关注房地产了,突然有一天听说我买的楼盘在搞内部认购。”小陈告诉记者,内部认购的价格比自己当时买的时候每平方米便宜2000元,对于80多方的房子来说,下降2000元/平方米的单价,在总价上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随后,小陈便找到了置业顾问,但是人家就以“内部认购”的原因给搪塞了过去。“现在我们推出的房源价格只有集团内部或员工家属才可以拿到,所以并不是大范围的降价。”当时销售顾问是这么说的,但“内部认购”是否只针对内部员工呢?对于已经买了房的客户而言,就很难考证了。 眼下,杭州新一轮的降价潮似乎又在慢慢袭来,相信团购、特价房、内部认购价等方法也会被不少开发商所采用。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需要多留一个心眼,不要贪图小便宜,日后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
作者:金萍 编辑:张梦婕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