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龙年第一降”再追踪
方正荷塘月色降价引发的连锁反应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2月16日 08:54:59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调控定调

    房企放弃利润打响生存突围战

    2月6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在本次座谈会上,温家宝强调指出,房地产调控目标有两个:一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的需求从长期讲是刚性的。当然,将来住房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人人都拥有自己的房,但人人都要有住处。可以买房,也可以租房,但租房的价格也要合理。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建设两者不可偏废。从长期看,保障房应该以公租为主,主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房地产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益,但是,为了促进公平和稳定,政府调控也不能松。

    至此,从佛山放宽限购令政策朝令夕改,到芜湖新近实行了短短三日的“楼市新政”,而被外界解读楼市调控放松的基调被厘清。而本次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则再次表露了中央调控房市的决心。其后,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本周一表示,地方政府不应试图调整中央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必须遵从中央的政策立场。

    有学界人士表示,之所以本次中央调控楼市的态度如此坚决,与从2000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效果不无关系。“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经历2004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四轮房地产调控。过多关注“短期化”效果的调控暴露出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其实,以“国十条”颁布为标志,始发于2010年的本轮房地产调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即从“国十条”颁布至台州等二、三线城市进入实施限购政策城市名单。此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趋紧,全国各地整体房价结束了持续上涨的态势,房地产企业进入集体观望期。第二阶段,则是从去年9月份至今,虽然这一阶段中央以及各地并未再次出台明显的调控加码政策,但是楼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显现,加之受到整体全球经济的影响,包括杭州在内的国内各地楼市开始出现实质上的降价。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指出,去年年底佛山实行了半日的放宽限购令政策,以及最近的安徽芜湖实行仅三日的救市举措,虽然只能说是个案,哪怕是并未触及限购现价的政策红线,所作出的微调也仍然被叫停。从中也不难窥探出,今年楼市继续实行严厉的调控基调已经定调。“对于企业而言,从观望等待到内心不接受降价事实,到现在坦然面对降价,以求企业生存。我认为从近期开始,本轮的房地产调控应该说是进入了第三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方正荷塘月色公布的“起价9980元/平方米,半数以上的特价房源总价在百万元之内”的市场举措,从已经明确的信息来观察,荷塘月色部分房源的价格将使方正房产“微亏保本”。对此,方正房产营销总监冯戎表示,之所以作出本次大幅度的降价,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目前方正房产在开发的项目也仅仅只有荷塘月色一个项目。选择降价销售,公司更多考虑的还是企业的开发节奏。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等机构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全国40个城市中,逾八成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跌。其中,14个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重点城市中,仅重庆、上海同比上涨,其余城市皆下跌。其中天津跌幅最大,达79%,杭州及其主城区同比跌幅亦超过70%。

    另据合创机构此前发布的2012《杭州住宅白皮书》显示,今年杭州楼市供应量将呈现饱和状态,预计供应量将达到771万平方米,为去年的1.5倍,合创机构认为,这将是供应量密集的一年。《白皮书》统计可见,771万总量包括341.4万平方米的可售房源、300万平方米的未售余量和130万平方米的新增潜在供应量。据透明售房网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杭州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可售存量房源为27792套,约3414311平方米。对比2007—2011年同期数据,今年主城区住宅可售存量房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

    严峻的市场,庞大的供应量,紧张的现金流,夹杂着房地产企业的并购潮、购房者的退房潮。种种表现之后,折射出的乃是当前楼市环境俨然已经发生重大转变。褪去暴利色彩之后的楼市,力度更大的“割肉生存”举措,或将成为接下去众多房产企业的真实写照。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更多>>  
赵薇七星级餐厅豪宅 
 
李湘一家三口温馨家居照 
 
林志颖上海童话豪宅 
 
中国十大奢侈豪宅揭秘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