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有消息称,商务部就"限外令"提出了松绑建议,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随后,商务部通报称,个别媒体日前发表的有关"商务部上书国务院建议松绑外商投资房地产"的报道失实。那么,杭州的房地产开发商、业内机构、专家们对"限外令"有哪些看法?该不该松绑?松绑后会有哪些影响?本网记者特别访问了多家开发商,做了本网独家系列调查采访。
 
【相关新闻】

·“限外令”可能松绑 专家称将给高房价“火上浇油”
·商务部:并未建议松绑外商投资房地产
·外资成交金额萎缩 各地楼市"限外令"松动
·深圳解禁"限外令" 房价上涨可能性小
·深圳正式取消"限外令" 业主不惜赔偿违约涨价
·深圳"限外令"放开 房价走势引发各方关注
·限外令"解禁显效 京城楼市涌动投资潮
·松绑房地产投资"限外令"
·据传商务部42条力保外商投资 或允许投资房地产
·限外令有望松绑 外商投资楼市激情重现
·地方率先松动房产限外令 外管局决定放宽投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限外令对杭州楼市的影响>>本页
深圳"限外令"放开 房价走势引发各方关注

最近,深圳皇岗口岸一带的香港看房客明显多了起来,吸引他们跨境而来的是一则消息:深圳自4月下旬放开了限制港澳台居民只能购买一套房的规定。这意味着深圳楼市的投资大门再度向他们打开。

"限外令"放开是否能带来深圳购房需求的释放,推动房价再度上涨等问题引发了各方关注和猜测。

广东省政府在今年3月3日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十二条规定:港澳台居民在广东省境内买房,执行内地居民同等政策。这意味着广东将取消自2006年开始实施的港澳台居民只能购买一套房的"限外令"。

深圳市各大行政区域内的国土分局及房地产交易中心,陆续收到了深圳市国土局下发的关于执行广东省十五条新政的文件。深圳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证实,从4月23日开始,各区文件批转工作已经结束,针对港澳台人士的购房限制取消。

港人在深圳置业一直是传统,也是深圳楼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开数据显示,港人内地置业的单位数量,最低约为2001年的16800至17900个,其后数字每年上升,至2007年约为22700至23700个。

2008年,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和"限外令"的影响,港人在内地置业减少。置业国际数据显示,2008年港人投资内地房地产单位数量约1.6万个,比2007年下跌30%。

"限外令"放开,实际上是给深圳楼市带来了一波新的购房需求。按照深圳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中心主任高海燕的分析,今年深圳楼市是否能够全面回暖,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有新政出台。

大部分专家认为,"限外令"的放开肯定可以放大深圳楼市的成交量。美联物业市场研究员冯永恒说:"由于市场普遍担心解禁后楼价会重回上升通道,3月份全市成交量出现大幅攀升。在地方细则出台后,境外人士的购房需求将真正释放出来,特别是在港人一向比较青睐的后海、罗湖口岸、福田口岸等片区,置业需求应该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深圳中原地产总经理李耀智表示,深圳目前住宅的外销比例为6%至8%,其中港人占90%。现在港人在深圳的看房量已有所增加,"限外令"解禁后,成交量肯定会上升。目前,港人到中原地产各铺面咨询的人数明显上升。

置业国际董事总经理罗志聪分析,根据置业国际的推算,"限外令"解禁后,2009年港人在深置业将比2008年上涨23%,购买数量将达到8600套,面积也将超过80万平方米。

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认为,取消"限外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成交量上升,但是更多的还是取决于香港楼市的变化,如果香港房子价格趋高,会有很多港人来深圳买房,但是如果香港的房子也在跌,深圳楼市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还有部分专家认为,就算"限外令"长期生效,也难以阻挡外资购房的步伐,他们可以采取很多变通的方式,比如用内地亲友的名义去买房。

罗志聪分析,从历史看,港人置业最高峰时占深圳房地产成交量的10%至20%,"限外令"后下降到3%至4%,估计"限外令"取消后会上升到7%至8%。

"这么小的比例并不会推高房价。"罗志聪分析,今年"限外令"解除之后,来深置业的港人多以自用为目的,4成为来深创业或者工作,4成是为度假和养老等,纯粹投资仅占2成。

记者还注意到,广东十五条新政中对于"限外令"的解禁是有期限的,即"暂定执行至2009年12月31日",从4月24日深圳细则落地算起,也只有8个多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限外令"放开的政策要起到巨大的刺激作用,似乎也不太现实。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主任徐枫说,由于目前香港房价受金融海啸打击而显著回落,开发商都在加快推盘步伐,竞争比较激烈,以各种促销手段挽留港人在当地置业。另外,香港目前各大银行的利率都很低,多家银行都推出多元化的按揭计划,吸引买家置业,也将削弱一部分港人到深圳投资房产的意愿。

(经济参考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