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广州3月房价暴涨35% 不动真格调控目标难实现
house.hangzhou.com.cn 2013年04月07日 08:52:51 星期日  来源:新华网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广州市区新建商品住宅网签均价16817元/平方米,同比暴涨34.9%。

  公众担忧,中央调控决心坚定,但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动真格,如何完成预期的房价控制目标?又如何能稳定市场预期?

  广州新建商品住宅均价连涨三月调控形势严峻

  根据广州不久前出台的国五条实施细则,2013年的房价控制目标要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幅。

  对此,专家表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掉CPI的净值,如果估算为8%左右,房价涨幅至少也要控制在大体同等范围内才能完成目标。

  而统计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广州各月房价同比去年同期上涨幅度均超过10%,其中,刚刚公布的3月份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新建商品住宅相比去年同期上涨达到34.9%,已经远远超出了调控目标的上限。

  与价格上涨呼应的是成交量也同比、环比暴涨。3月份广州新建商品住宅网签7131宗,同比增加50.7%,环比更增加了60.3%。

  一些市民担心,在严格调控的背景下,新建商品住宅还能出现量价暴涨,是不是意味着楼市已经全面反弹?调控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对此,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去年下半年以来,广州市商品住宅量价齐升,“调控形势严峻”。

  “结构性”因素还是“市场普涨”?

  对于34.9%的大幅上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涨主要是结构性因素,因为市区内高端住宅的集中成交,拉高了成交均价。

  但记者采访发现,造成房价涨幅飙升的因素绝不仅是所谓的“结构性”。在广州市珠江新城等核心区域,部分高端盘价格上涨明显。一个去年开盘35000元的商品房项目,4月1日时销售人员报给记者的“二期价格”已经高达45000元。

  广东中原地产研究经理瞿中奇分析,从国五条出台至今,市场一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降价预期,随着国五条细则全面落地,市场面临“利空出尽”的情况。

  就在各地纷纷公布国五条细则的时候,4月1日,地产股普涨,盘中万科、保利等个股最高涨幅接近4%。

  广州刚需购房者王先生告诉记者:“我前期看了不少盘,和去年相比,基本上各个楼盘的价格都普遍上涨。去年开盘卖3万元的盘,现在普遍都涨价3000至5000元。”

  对此,一些市民和专家担心,经历了前期二手房交易放量透支后,由于二手房20%交易税费的影响,会影响二手房的供应,京沪穗深城市,二手房交易超过市场总量一半,供需矛盾尤其突出,如果因为政策原因导致二手房供给减少,可能让新房供应更加供不应求,从某种程度上会加强开发商的议价底气。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控必须减少误伤。

  地方政府不动真格房价控制目标难完成

  某知名房企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虽然近期销售不愁,但由于政府在住房备案过程中都规定了指导价,因此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我们也会观望,不会盲目调整价格”。

  记者追问,调整价格是涨价还是降价?他回应说,不会大幅涨价,“但房子不愁卖,没人傻到随便降价”。

  而在二手房市场上,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在广州走访了数家大型中介,很多中介都以“证过五年且唯一”为卖点,而且已经有部分持有这类物业的业主开始坐地起价。广州市中心区一套楼龄20多年、58平方米的二手房,中介告诉记者,2月业主叫价90万元,现在要价低于95万元不卖。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调控房地产,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调整预期。现在,中央出台国五条,决心明显,但各地出台的政策却宽严不一,有的地方政策还很敷衍,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必然会产生担忧,觉得房价仍会大涨,这也是为何国五条重拳落地,楼市却出现量价齐升离奇情况的重要原因。

  一些专家表示,由于房价控制目标中的样本剥离了保障性住房,地方控制房价难度不小。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就表示,广州在一线城市中处于价格洼地,调控难度最大。

  但专家表示,如果地方都以难度大为由给自己留余地、找理由,最后势必影响调控效果。现在一些一线城市的统计数据,已经敲响了警钟。

  胡刚表示,一个现实问题是,现在广州、北京等地前三个月的房价上涨幅度已经快超出全年上涨目标,如果政府不动真格,完成全年房价控制目标将十分艰巨。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难度很大,但广州有决心、有信心,坚决完成今年的房价控制目标。”

作者:乌梦达 编辑:张梦婕
更多>>  
盘点苹果全球著名零售店 
 
刘德华月花40万港币租房 
 
揭曲艺大腕豪宅 
 
娱乐圈母女姐妹花盘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