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增3倍 中介支招假离婚避税 |
house.hangzhou.com.cn 2013年04月07日 08:45:53 星期日 来源:股城网股票频道 |
随着北京“国五条”新政细则出台,恐慌情绪或将刺激着北京楼市交易量的攀升。21世纪网调查发现,仅3月一个月的时间,二手房交易量就增长了300%,达到了历史新高。据地产中介表示,一个周末成交十几套房的现象屡屡可见。 我爱我家某地产中介对21世纪网表示,我爱我家北京地区3月份的二手房销量是此前两个月的3-4倍。而链家地产中介小赵介绍,其所在的链家地产北苑家园单店一个周末可以成交十几套房子。 火爆的市场也进一步推高了3月的房价。 受各地方出台“国五条”细则的影响,今日(4月1日)地产股纷纷拉升。截至收盘时,整体涨幅达1.34%,涨幅在5%以上的有6只股票。其中,珠江实业早盘时便已经涨停,中航地产涨7.86%,泰和集团涨6.96%,京投银泰涨6.9%,顺发恒业与格力地产分别涨6.15%与5.15%。 交易量激增3倍 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地的“国五条”细则纷纷出台。其中,北京规定,禁止京籍单身人士购买二套房;严格按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出售五年以上唯一住房免征个税。 对于争议颇大的房屋原值计算的操作问题,北京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如无法核实房屋原值,则继续按照房屋交易额1%的规定征税。 不过,据地产中介对21世纪网表示,所谓当时的房屋原值,其实就是网签合同的价格,也就是当时的政府指导价,大部分的价格都是可以从政府网站上找到的。 自称从3月开始周末就没时间吃饭的地产中介小赵终于在3月底这个周末可以踏踏实实的吃饭了。用他的话说,从“国五条”政策出台之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程度都快赶上调控之前那几年了。 从3月1日国家颁布“国五条”,到3月31日的地方细则出台,房地产市场抓住了这一个月空档刷新了二手房的成交量。 根据数据显示,2月份北京全市的二手房交易量总数为10123套,截止到3月28号,北京二手房交易总量已经达到了40623套,一个月的时间,交易量上涨了300%,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同时,相比2012年同期则上涨223.1%。 从总体的成交价格来看,3月份北京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27301元/平米,环比涨7.5%,涨幅较前两个月明显增加。 陈先生因女儿就近入学看上了东直门一套70平米的二手房,据了解,2月份时其价格还是每平米5.4万元,而到了3月份,卖方就已经将价格涨到了6万元。 由于这是业主的非唯一住房,按照原来的政策,需要交1.75万元的个税,而如果在新政之后,则需要交23.8万元。 陈先生表示,与此税费相比,因每平米涨了6000元而多付的4.2万元房价已经不算什么钱了。“现在多交几万元房价,总比之后多交几十万的税要好吧。” “买卖双方都怕多交税花冤枉钱,所以该卖的赶紧卖,想买的早下手。不过从这个周末开始,基本上就没有看房的了,大家都在观望和计算。”小赵预测。“房地产市场肯定是得冷清一阵了。4月初可能会有处在观望期的客户出手买房,但总体肯定萧条。” 避巨额个税中介支招离婚 尽管中介门庭冷落,但电话却比平时多了一倍。在21世纪网与小赵交谈的一个小时内,几乎每15分钟就有一个电话打入,咨询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新政和税费计算。 根据“国五条”北京细则的规定,对个人转让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信息系统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照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计征;不能核实房屋原值的,依法按照核定征收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也就是交易价格的1%。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的,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北京是唯一一个对不能核实原值的房屋做出了详细规定的城市。 不过,房屋原值到底指的是什么,该如何核算? 小赵对21世纪网解释表示,房屋原值就是当时购房时购房发票或者网签合同上所写的价格。 “其实大家都知道,所谓网签合同的价格就是所在地区的政府指导价。”小赵进一步表示。 以位于北五环的北苑家园一套80平米房子为例,4年前的政府指导价约为4000元/平,现在的政府指导价为16000元,政府指导价的差额为12000元。如果这是业主的非唯一住房,那么业主出售此房需要缴纳19.2万元的个税。 不过对于非唯一住房,地产中介给客户们想出了避税的办法。 |
作者: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沈阳:首次提公积金还贷可一次性提余额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