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限购政策再度收紧 停止非沪籍补缴社保 |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6月25日 08:06:42 星期一 来源:中国证券报 |
记者从上海浦东和松江房地产交易中心获悉,自6月15日起,非沪籍人士补缴社保购房者在上海各房产交易中心一律不予过户。上海市房管局962269热线的工作人员也证实,目前非上海户籍购房者,无论缴社保还是纳税,未满一年都无法购房,补缴也不行。这是继2011年7月叫停非本地居民“补缴税单”取得购房资格后,上海楼市限购令执行再度收紧。 上海目前执行的限购令明确,对于不能提供2年内在上海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上海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上海向其售房。这意味着,外地居民要取得在沪购房资格,需提供2年内在上海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税缴纳证明或社保(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但此规定存在可以补缴的漏洞,因此被一些机构频频使用。随着近期个人社保缴纳情况的联网,这一“擦边球”无处遁形。 楼市限购令有变通手段,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在上海“一次性”补交一年个人所得税就是限购令大门的“门缝”。据中介机构统计,有五成外地购房者是通过补交个人所得税买房的。非沪籍人士采取“一次性”补交一年个人所得税的做法,一度得到房地产交易中心的“默认”。 上海楼市限购政策收紧 停止非沪籍补缴社保购房 据《新闻晚报》报道,面对楼市复苏后的种种异动,上海再次扎紧限购的“篱笆”。昨日,有中介人士向记者透露,从6月15日起,上海各区县交易中心已停止外地户籍补缴社保办理房产过户。记者随即咨询杨浦、黄浦、浦东、徐汇等多家房产交易中心,确定了此消息的真实性。记者今天上午致电上海市房管局962269咨询热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目前非上海户籍购房者,无论社保还是纳税,未满一年都无法购房,补缴也不行。 对此,业内人士坦言,其实早在2011年,上海出台的楼市调控细则中已有明文规定,非沪籍人士在上海购买第一套房,必须提供1年以上的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但是此规定存在可以补缴的漏洞,因此被一些机构频频使用,随着近期个人社保缴纳情况的联网,这一“擦边球”已无处遁形。 房产中心退回社保补缴单子 “上周五,补缴单子全部都被房产中心退了。”中介顾问曹飞昨日向记者抱怨。他提到的补缴单子就是“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其实在5月份就传出要停了,现在终于停了。” 为了求证此消息,昨日记者走访沪上多个交易中心,发现曹飞所说确有其事。黄浦区房产交易中心咨询服务人员就向记者表示,“现在全上海的交易中心都不会办理,外地人必须提供缴纳满1年以上的社保证明才能购房。”浦东新区房产交易中心咨询人士也表示,“目前整个上海已经停止对于补缴社保办理房产过户,外地户籍如果需要在上海买房,必须提供1年以上的税单或者社保,如果是补缴的一律不行。”随后记者致电杨浦、普陀、闸北、徐汇等区交易中心,确认了此消息。据工作人员透露,现在交易中心已对个人社保缴纳情况进行联网,可当场查看,通过补缴方式提供的社保证明一查就知道了,“所以补不补缴,一看就知道了。” 其实,早在2011年,上海出台的楼市调控细则中已有明文规定,非沪籍人士在上海购买第一套房,必须提供1年以上的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限购令一出,立即有机构推出相关“业务”,帮助外地人士补缴社会保险证明以获得在沪购房资格。于是,补缴税单和社保成为规避非沪籍人士限购的“擦边球”。去年7月,楼市调控的监管力度加强。交易中心明确叫停外地人购房补缴税单的做法。如果税单系补缴,一律不予办理交易过户。 遇降温信号只能“望房兴叹” 对于6月15日以后才补缴社保的外地购房者,现在只能“望房兴叹”。这也使得楼市复苏中出现的一些异动得到有效控制。曹飞向记者透露,这对于短期成交,具有一定的遏制效果。他手上就有一个客户,想通过补缴社保完成购房,“主要是看到价格有向上的趋势,准备入市,现在看来只能等到满一年了。” 而对于现在已经复苏明显的一手房而言,部分开发商感觉这个“全部叫停”,实际上是降温信号,“月初刚出台降息政策好不容易给市场一点回暖的信心,接连着就严格规避限购"擦边球",政策趋势实在捉摸不透。”一房企负责人如是说。 业内分析人士也指出,现在个别楼盘降价幅度如此之大,补缴社保获得购房资格也成为投资客抄底市场的捷径。从严执行限制外地人购房政策是一个信号,预示着虽有微调,但上海调控基本政策不会放松,限购将会更为细化。与此同时,住宅成交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沪上开发商的降价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加。 |
作者: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中国买房客成美国楼市第二大国际买家群体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