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楼市“反价风”重现 |
house.hangzhou.com.cn 2012年06月19日 09:02:08 星期二 来源:广州日报 |
二手楼市回暖了?近期记者发现广州二手市场人气回升,市场人士对楼市的“回暖”比较乐观,有房地产中介甚至表示市场“反价风”又有重现的“苗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相对乐观,70个大中城市中,5月份二手楼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比4月份增加一倍。 市场案例:笋盘减少令买家心焦 张静最近一个月以来都在看房子,随着加息、首套房利率打折等利好房市的政策不断推出,她的心也一天比一天急。她在4月把自己位于远郊的一套大面积的房子卖掉后,打定主意在市区中心买一套小户型单位,所以买家付了首付后她就开始四处看房。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张静还比较淡定,因为当时还有一些新楼盘推出特价单位,所以她不紧不慢地希望找到一个既合自己心意又便宜的房子。 不过最近市场的变化让她有点始料不及。她之前在海珠区的一个楼盘看到了一个特价单位,觉得还不错,只是希望价格能再降点,但是最近几天,她却获悉那些特价单位均已售罄。 张静不得已转向二手市场。此前她曾在客村看中一套88平方米的楼梯房,当时价格为80万元,但昨日再去时才知道早已卖出,目前同类型单位价格接近90万元。 市场突然出现的变化让张静不知所措:“如果再遇到折扣比较多的一手房或者比较笋的二手房,我是不是就得赶紧下手了?” 观点一: 买家入市意愿增强楼市回暖 “二手业主的反应速度很可能比开发商更快。”兴业地产住宅部总监金忠男透露,最近二手业主的反价行为明显增加,“不过,看楼客也是静观其变,一旦遇到卖家反价,买家还是不太愿意追涨。” 因此,二手市场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还是没有出现明显回升。据兴业地产的数据显示,6月份上半月,广州中心六区监测数据较五月份有所上涨,但涨幅仅在2%~6%左右。 中原地产海珠区东北区区域经理谢文海也告诉记者,一些买家购买的意愿有所增强,以一套100万元的房子为例,之前买家还价幅度都很大,很多人会还价90万元,现在可能就还价95万元,如果卖家坚决不肯卖的话,买家可能还会加2万元至97万元成交。 合富置业市场经理梁燕明举例说,广州雅居乐目前市场价140多万元左右的物业,业主在放盘时开价一般都会定在150万元甚至150多万元,不过,从4、5月该盘二手房最终成交价来看,基本都在1.3万~1.4万元/平方米价位段达成交易,与市场价基本持平。 观点二:根本还算不上“回暖” 根据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广州市十区二手住宅登记宗数表,2012年前三个月的月平均成交只有2550多宗。而每月的成交宗数可达7000宗以上的才可称“旺市”,而去年月均成交也能达到5882宗,却已经算是“大调整年”,满堂红市场研究部高级经理周峰认为:“所以如果月均成交低于5000宗,根本不能说是‘回暖’。” 另一个支持周峰观点的是目前二手市场“盘客比”的大小。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区二手市场的“盘客比”维持在1∶4.7左右。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的“盘客比”暂时还算平衡。 那么,什么“盘客比”才是正常?据了解,该比例在1∶6附近都比较正常,而目前1∶4.7左右的比例只能算是勉强平衡。在2009年和2010年楼价上涨最快的年份,“盘客比”一般保持在1∶9左右,显示市场严重的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二手市场价格快速飙升。 当然,他并没有否认近期看楼客户确实有所增多,成交速度也加快:“这得益于银行信贷的适度放松。” 预测:下半年涨7%~10% 周峰判断,楼价在未来的两三个月内,不会出现大涨:“目前包括发展商和业主在内的卖方,都是继续以出货回笼资金为目标。” 但到了9月之后,假如政策面没有大的变化,楼价便会在成交量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出现明显上涨。9月之后,楼价或比目前涨7%~10%。 “楼市不会重现暴涨。”谢文海认为,楼市调控已经持续一年多,积累了大量刚需,因此当市场出现利好政策的时候刚需爆发推动了市场回暖。但市场回暖,一些“笋盘”已经消化完毕,而剩下的盘源价格与买家的心理价位依然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成交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放大。 买房方面,周峰建议,如果投资客要买房投资,只要还有购房名额,目前是可以入市的时机,否则年底购房成本会增加。而如果要卖房的话,两个月前就应该开始卖了,而年底是买家重新进入思考期短于看楼期的阶段,在那个时间段卖房,价格相对更高一些。 记者林琳、陈芳 |
作者:林琳、陈芳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房价重现抬头趋势 广州再现“地王”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